51费宝网幼儿园大班教案

搜索51费宝网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小青蛙》教学设计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小青蛙》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23 15:47:02

类别:幼儿园大班教案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小青蛙》教学设计

1、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小青蛙》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音乐欣赏,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形式,它作用于人的感官——听觉,使人产生愉悦、和谐、哀忧、激愤等多种情绪。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对音乐形象的审美过程,它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启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应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积极地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和审美情趣,提供幼儿自主表达的音乐空间,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技能和能力,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因此,教师选取了幼儿喜爱并熟悉的音乐形象——小青蛙,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音乐审美情趣,体验审美愉悦,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二、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建构知识的能力我为本次活动制定如下五条目标:

  1、能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认真倾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2、感受音乐所表达的音乐形象(青蛙、风声、雨声、公鸡、太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能用多种形式(语言、图形符号、动作)进行表达。

  3、通过欣赏感受二胡的音色及表现力。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三、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为:能自创图形符号和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四、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认识乐器二胡,初步了解二胡的音色。

  2、对小青蛙的特征、习性和生活环境有所了解。

  物质准备:

  1、小青蛙图卡若干。

  2、电脑及音乐播放软件。

  艺术环境准备:

  1、池塘背景图。

  2、风、雨、公鸡、太阳等图卡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想听吗?

  我们应该怎样听音乐呢?——让幼儿知道音乐欣赏要认真听,用心想。

  二、完整欣赏乐曲:对乐曲有初步感受,发现演奏乐器——二胡。

  1、提出挑战:猜猜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2、进行完整欣赏。

  3、讨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小结: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

  三、分段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

  1、欣赏第一段——青蛙鸣叫。

  1)聆听第一段乐曲,想象小动物形象。

  2)讨论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形象?

  3)再次播放乐曲第一段,教师出示小青蛙图片。

  4)提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那小青蛙生活在哪里呢?

  (幼儿讨论,教师出示池塘背景图)

  5)请幼儿在乐曲伴奏下,送青蛙回家,将青蛙图片粘贴到池塘背景图上。

  2、欣赏第二段——运用图卡感受风声、雨声、公鸡、天晴等音乐形象。

  1)幼儿安静聆听乐曲第二段。

  2)教师提问:你听到音乐中表现了哪些大自然的事物?

  3)幼儿自由讨论,随自己的感受选择风声、雨声、公鸡鸣叫、天晴太阳等图卡。

  4)再次欣赏乐曲第二段,教师适时在池塘背景图上逐一出示风声、雨声、公鸡鸣叫、天晴太阳等形象。

  四、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完整意境。

  1、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幼儿用图形符号表现各种音乐形象。

  2、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五、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乐曲的音乐形象和意境。

  延伸活动:继续欣赏二胡曲和其它乐曲。

2、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小青蛙》优秀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音乐欣赏,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形式,它作用于人的感官——听觉,使人产生愉悦、和谐、哀忧、激愤等多种情绪。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对音乐形象的审美过程,它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启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应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积极地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和审美情趣,提供幼儿自主表达的音乐空间,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技能和能力,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因此,教师选取了幼儿喜爱并熟悉的音乐形象——小青蛙,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音乐审美情趣,体验审美愉悦,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二、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建构知识的能力我为本次活动制定如下五条目标:

  1、能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认真倾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2、感受音乐所表达的音乐形象(青蛙、风声、雨声、公鸡、太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能用多种形式(语言、图形符号、动作)进行表达。

  3、通过欣赏感受二胡的音色及表现力。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三、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为:能自创图形符号和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四、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认识乐器二胡,初步了解二胡的音色。

  2、对小青蛙的特征、习性和生活环境有所了解。

  物质准备:

  1、小青蛙图卡若干。

  2、电脑及音乐播放软件。

  艺术环境准备:

  1、池塘背景图。

  2、风、雨、公鸡、太阳等图卡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想听吗?

  我们应该怎样听音乐呢?——让幼儿知道音乐欣赏要认真听,用心想。

  二、完整欣赏乐曲:对乐曲有初步感受,发现演奏乐器——二胡。

  1、提出挑战:猜猜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2、进行完整欣赏。

  3、讨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小结: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

  三、分段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

  1、欣赏第一段——青蛙鸣叫。

  1)聆听第一段乐曲,想象小动物形象。

  2)讨论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形象?

  3)再次播放乐曲第一段,教师出示小青蛙图片。

  4)提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那小青蛙生活在哪里呢?

  (幼儿讨论,教师出示池塘背景图)

  5)请幼儿在乐曲伴奏下,送青蛙回家,将青蛙图片粘贴到池塘背景图上。

  2、欣赏第二段——运用图卡感受风声、雨声、公鸡、天晴等音乐形象。

  1)幼儿安静聆听乐曲第二段。

  2)教师提问:你听到音乐中表现了哪些大自然的事物?

  3)幼儿自由讨论,随自己的感受选择风声、雨声、公鸡鸣叫、天晴太阳等图卡。

  4)再次欣赏乐曲第二段,教师适时在池塘背景图上逐一出示风声、雨声、公鸡鸣叫、天晴太阳等形象。

  四、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完整意境。

  1、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幼儿用图形符号表现各种音乐形象。

  2、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五、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乐曲的音乐形象和意境。

  延伸活动:继续欣赏二胡曲和其它乐曲。

3、大班音乐活动《蝴蝶找花》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蝴蝶找花》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优美的旋律,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3:学会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二:活动准备

  呼啦圈 长条拉花 音乐

  三: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优美旋律,激发幼儿的想象。

  (1)师:在一个很美的王国里,住着很多花仙子,你们听,那里传来了一首很好听得音乐,她们在准备什么呢?

  (2)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总结提升

  2:蝴蝶的到来引出花朵的尽情绽放。幼儿第一次创意造型。

  (1)蝴蝶飞来了,想找一朵最漂亮的花。

  (2)蝴蝶舞动翅膀在幼儿间自由飞。

  师:刚才蝴蝶飞呀飞,有些花开得好,但有的花还是花骨朵,她想找最美的那两朵。(引出两人创意造型)

  3:蝴蝶采花,幼儿第二次创意造型(合作)

  (1)鼓励幼儿运用呼啦圈以及肌体动作进行创意造型。

  (2)蝴蝶的及时加入让花朵开放得美。师:蝴蝶又要去找开得最美的那一朵。(引导幼儿在乐曲的最后变换不同的动作)

  4:套圈引出多人合作。

  蝴蝶看到那边有很多很多的花,把最美的礼物送给它们。(引导幼儿多人造型,蝴蝶在幼儿身上不同部位挂圈)

  5:总结提升

  6:幼儿展示不同的创意造型。

  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蝴蝶找花》活动的题材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一个充满梦幻的世界里,幼儿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在单人,双人以及多人中进行合作,蝴蝶舞动着美丽的翅膀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幼儿在感受优美音乐的同时花是否尽情绽放,能否引来蝴蝶歇歇脚,幼儿在蝴蝶的带动下能够去创造,情景性的教学法远用在本活动中很好的运用,课堂气氛洋溢在一片温情种,优美的音乐,美的造型,蝴蝶的飞舞,让孩子感受到了活动的乐趣,但在音乐的理解与运用上,幼儿还应进一步的提高。

4、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小青蛙》优质课教案设计

  一、设计意图。

  音乐欣赏,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形式,它作用于人的感官——听觉,使人产生愉悦、和谐、哀忧、激愤等多种情绪。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对音乐形象的审美过程,它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启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应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积极地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和审美情趣,提供幼儿自主表达的音乐空间,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技能和能力,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因此,教师选取了幼儿喜爱并熟悉的音乐形象——小青蛙,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音乐审美情趣,体验审美愉悦,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二、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建构知识的能力我为本次活动制定如下五条目标:

  1、能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认真倾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2、感受音乐所表达的音乐形象(青蛙、风声、雨声、公鸡、太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能用多种形式(语言、图形符号、动作)进行表达。

  3、通过欣赏感受二胡的音色及表现力。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三、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为:能自创图形符号和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四、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认识乐器二胡,初步了解二胡的音色。

  2、对小青蛙的特征、习性和生活环境有所了解。

  物质准备:

  1、小青蛙图卡若干。

  2、电脑及音乐播放软件。

  艺术环境准备:

  1、池塘背景图。

  2、风、雨、公鸡、太阳等图卡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想听吗?

  我们应该怎样听音乐呢?——让幼儿知道音乐欣赏要认真听,用心想。

  二、完整欣赏乐曲:对乐曲有初步感受,发现演奏乐器——二胡。

  1、提出挑战:猜猜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2、进行完整欣赏。

  3、讨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小结: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

  三、分段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

  1、欣赏第一段——青蛙鸣叫。

  1)聆听第一段乐曲,想象小动物形象。

  2)讨论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形象?

  3)再次播放乐曲第一段,教师出示小青蛙图片。

  4)提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那小青蛙生活在哪里呢?

  (幼儿讨论,教师出示池塘背景图)

  5)请幼儿在乐曲伴奏下,送青蛙回家,将青蛙图片粘贴到池塘背景图上。

  2、欣赏第二段——运用图卡感受风声、雨声、公鸡、天晴等音乐形象。

  1)幼儿安静聆听乐曲第二段。

  2)教师提问:你听到音乐中表现了哪些大自然的事物?

  3)幼儿自由讨论,随自己的感受选择风声、雨声、公鸡鸣叫、天晴太阳等图卡。

  4)再次欣赏乐曲第二段,教师适时在池塘背景图上逐一出示风声、雨声、公鸡鸣叫、天晴太阳等形象。

  四、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完整意境。

  1、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幼儿用图形符号表现各种音乐形象。

  2、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五、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乐曲的音乐形象和意境。

  延伸活动:继续欣赏二胡曲和其它乐曲。

5、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教学设计《赛马》反思

  教学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赛马》,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初步区分乐曲的三段体结构。

  2、引导幼儿运用节奏、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

  3、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1、欣赏素材:二胡独奏曲《赛马》、教师:身着蒙古族服装

  2、场景布置:图片若干(草原、蒙古包、跳舞、赛马等)

  3、教学录像:蒙古大草原赛马以及载歌载舞场景

  4、筷子:每人两份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特点。

  1、教师(身着蒙古族服装)带领幼儿随音乐以骑马律动进课室。

  (1)小朋友,你们好!我来自蒙古。

  (2)你们去过蒙古吗?蒙古的风景可美了,今天让我来当导游,带你们去蒙古美丽的大草原看一看吧。

  过渡语:美丽的大草原到了,我们一起来参观吧!

  2、自由欣赏图片,教师作适当引导。(放音乐)

  (1)蒙古人民住在哪里?(大草原)

  (2)刚才你们在草原上看到了什么?

  (3)你们看得真仔细。他们最喜欢做什么活动呢?(跳舞、骑马)

  师:说得非常好,蒙古人生活在美丽的大草原上,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就是赛马和跳舞。

  过渡语:今天老师从草原上带来一首好听的乐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听完后请把你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二、欣赏乐曲《赛马》,感受乐曲的旋律与三段体结构。

  1、完整欣赏乐曲。

  (1)提问:听了乐曲你们心情怎样?你们想做什么?(让幼儿说出不同的感受)

  (2)师:小朋友说得非常好,今天草原上正在举行一场热闹的比赛,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比赛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观看录像,理解乐曲的相关内容。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骑马比赛)除了赛马,人们还在干什么?(跳舞)

  (2)小结:对了,“赛马”是蒙古族的一个重大节日活动。它主要表现了蒙古人参加赛马比赛活动时人们很开心地唱歌跳舞欢庆、比赛快要结束了,赛马手骑马快速冲向终点的一个热闹激烈场面。

  3、完整欣赏乐曲。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听这首乐曲。小朋友要仔细听,哪段音乐是赛马?哪段音乐是跳舞?

  哪段音乐是骑马冲向终点?

  4、分段欣赏:

  (1)提问:谁来告诉我,哪段音乐是赛马?你为什么认为前面第一段音乐是赛马?

  师:对了,前面第一段音乐的节奏很快,它表现了赛马手骑着马你追我赶,很欢快很激烈的场面。我们来听听,这段音乐是不是这样?(听第一段,教师作骑马状)

  (2)提问:哪一段音乐是表现跳舞呢?中间这段跳舞音乐的节奏跟刚才第一段比,变得怎么样?(慢)中间这段音乐是人们在很开心在跳舞庆祝,所以这段音乐欢快而优美。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段音乐是不是欢快优美的。(听第二段,教师作跳舞状)

  (3)提问:那最后一段音乐他们干什么呀?(骑马冲向终点)赛马手要骑马跑向终点,马儿你追我赶,跑得越来越怎么样?那这一段是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呢?(越来越快)我们来听听这段音乐是不是这样?(第三段教师作骑马状)

  (4)谁能给这首乐曲取名字?

  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名字就叫《赛马》。这首乐曲,它是用我们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二胡来演奏。

  三、尝试用筷子演奏,表现乐曲情绪。

  过渡语:今天,老师还从草原上带来另外一份礼物。这是什么?(筷子)筷子也能敲击出马跑的声音,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讨论筷子的敲击方法(发筷子,找圆点坐好)。

  提问:你拿着筷子可以怎样敲?除了对敲,还可以怎样敲?

  2、幼儿尝试用筷子来表现乐曲。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做演奏家。听着音乐,试一试,看看谁能敲击出赛马、跳舞、骑马冲向终点的节拍来。(教师用语言和动作加于提示)

  3、注意观察,重点指导。(重点指导第二段的节拍)

  师:第二段音乐是表现跳舞的,我们可以加上一些优美的动作来演奏,试一试。(放第二段音乐)

  4、师生完整演奏一遍。

  师:好,我们一起来演奏这首《赛马》,可以用你喜欢的敲击方法来演奏。

  四、创编动作,大胆表现音乐。

  1、引导幼儿分段创编动作,表达对不同乐段音乐的感受。

  (1)师:你们的演奏太精彩了!现在,我们也来当回赛马手。赛马手是怎样骑马的?谁来表演一下。除了拉缰绳,还可以怎样骑马?

  (2)第二段音乐时,人们又是怎样跳舞的?谁来表演一下。 我们来学一学。

  (3)第三段音乐时,马儿要冲向终点了,赛马手是怎样骑马让马儿跑得更快?

  2、师生共同表演。

  师:现在,请小朋友听着音乐,用你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演《赛马》。(教师用语言提示:赛马比赛开始了——准备跳舞——骑马冲向终点)

  3、游戏:赛马。

  (1)创设情境,体验“赛马”带来的快乐。

  师:你们想不想来一场赛马比赛?(想!)那好,请你们退到后面线上,面向我站成一排。

  第一段赛马音乐,请骑着马到我这里。第二段跳舞音乐,一起来跳舞。第三段音乐,你们又骑上马准备冲刺回到终点。准备好,赛马比赛开始了。

  (2)最后表演一遍,结束。

  师:你们真是神气的小骑手!(1、幼儿表现好,师:还想不想再来一遍?2、如幼儿很乱,就要加于指导示范。)

  教学反思:

  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是很活跃的。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很高。就是我本人在各个环节上并没有的交代清楚,比如单响和散响还是有很多的幼儿没有搞清晰,以至于在选乐曲的时候他们就选自己最熟悉的乐器而没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乐曲。在一段音乐结束后并没有用适合的话给予幼儿肯定,也并没有让幼儿感受赛马的激烈。一段演奏完了就马上演奏第二遍第三篇,整堂课就会说“你们有信心吗”我觉得真的不是很合适,原本想好的话全部都没有说,临场应变能力不行。有太多的不足,还需多锻炼,对音乐进行多分析和理解,引导幼儿更好的诠释音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多专研多请教,争取在音乐领域有所进步和提高,让幼儿在充满音乐和享受音乐的环境氛围中学习成长。

6、大班音乐活动《五只小青蛙》优质课教学设计及评委点评

  一、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学用肢体动作表现出青蛙叫、跳和吃虫子时的有趣神态。

  3、让幼儿轻松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青蛙道具,大青蛙1只,小青蛙5只。

  2、青蛙头饰21个。

  3、DVD机一台,DVD光盘一盒。

  三、指导要点

  1、重点指导幼儿唱准节奏X X XXX X和节奏0 X XX X。

  2、通过生活观察,结合歌曲节奏,引导幼儿做出青蛙叫、跳和吃虫子等动作。

  四、活动过程

  1、听录音(青蛙叫)引进主题。

  2、听音乐做青蛙跳动作进场。

  3、教师出示道具,一只大青蛙,引用青蛙叫声学习节奏型 0 X XX X和节奏型X X XXX X。

  4、引用歌曲《小青蛙唱歌》进行练声,返复三遍,每遍升一个调。

  5、老师出示道具,五只小青蛙。

  (提问:五只小青蛙在池塘边干什么的?)

  (幼儿:小青蛙在池塘边唱歌,游泳,跳舞、抓害虫等等),五只小青蛙在池塘边到底是干什么呢?教师念歌词,让幼儿通过歌词知道小青蛙在池塘边是抓虫子做美餐的。

  6、提问(小青蛙是怎样吃虫子的)。

  7、小青蛙吃虫子的时候,它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歌曲《五只小青蛙》。

  8、教师范唱歌曲一遍。

  9、幼儿跟老师一起学唱歌曲《五只小青蛙》。

  10、让幼儿带上头饰,听音乐按节奏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小青蛙动作(有叫、跳、吃虫子等动作)。

  11、游戏:请幼儿自己找伴,五个人为一组,围成一个圆圈扮演小青蛙,并且让幼儿自己商量好谁来当第一只跳到池塘里的小青蛙,谁来当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第五只小青蛙,这里老师要告诉幼儿游戏规则并且要注意观察哪一组幼儿做得不够的要极时提醒和指导。

  12、活动结束。

  评委点评

  优点:

  1、课的基本步骤都展示出来了,如律动、发声、学歌词、学唱以及最后的游戏结束。

  2、选材富有童趣,用学青蛙叫声来进行练声是活动的亮点。

  3、能调动幼儿原有生活经验 。

  不足与建议:

  1、音乐的本体目标是什么?

  2、课程的重难点不是节奏而是了解歌词,熟悉音乐,因为是学唱歌曲,不是节奏练习。

  3、教学方法单一,只是一味地重复,难点没有采取有效的策略去突破。这就不利于幼儿对新知识的掌握,最后达不到学唱的目标。

  4、整个活动每一个环节教师没有评价,幼儿不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经验。

  5、音乐学习注重人对音乐的最基本的感受,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的获得,不是依靠外在的知识灌输,技术训练,而是要通过人们的参与、自发的、自然的获得。本活动教师的意识过强,幼儿机械学习,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

7、优质课观摩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面条舞》教学设计及说课稿资料

  活动目标:

  1、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幼儿合作意识。

  2、在了解煮面条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3、能理解音乐的性质,根据音乐内容进行表现。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观察煮面条的过程,并品尝了面条。

  2、《面条舞》音乐碟,厨具(围兜和勺子)、代表调味品的各色皱纸。

  3、在活动场地中用彩色胶布贴出一个大圆形代表大锅。

  4、黑板和粉笔,数字1、2、3,滑音符号,画有煮面条过程的三幅画(分别是没煮前的面条,放进锅里的面条,水沸后的面条)。

  活动过程:

  一、回忆煮面条的过程,交流感受。

  面条没煮之前是什么样子的?(硬邦邦、直愣愣、脆脆、长长、细细)

  面条下锅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慢慢变软、变弯)

  水开了,面条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打结了,缠在一起,绕在一起,粘在一起)

  2、欣赏乐曲,理解音乐性质。

  (1)倾听第一遍音乐,说出曲子有几段。

  (2)倾听第二遍音乐,幼儿随老师徒手画图谱,感受乐曲三段体的不同变化。

  (3)分析三段音乐的不同性质。

  第一段听了有什么感觉?(有力、节奏性强)

  第二段听了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慢、柔、舒缓)

  第三段听了有什么感觉?(越来越快,很兴奋,很激动)

  (4)感受滑音。

  教师启发幼儿根据滑音创编各种动作。

  师小结:我觉得这首乐曲很像我们煮面条的过程,第一段雄壮有力就像没煮的面条一样硬邦邦,直楞楞的,第二段很慢很柔就像慢慢变软的面条,第三段音乐节奏越来越快一听就像在锅里打结的面条绕来绕去。

  (5)出示三幅图片,请幼儿根据音乐帖相应的图片,并想像创造动作。

  (6)完整表现乐曲。

  3、音乐游戏

  老师(或一个幼儿)扮演厨师,其他幼儿扮演面条一起玩“煮面条”的游戏。

  说课稿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面条舞》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他们对音乐美有了内心体验,并掌握了表现音乐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乐美的感受和理解。《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达美、创造美的情趣。”此外还提出“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音乐活动《面条舞》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面条,作为活动的内容。活动中的乐曲选自小提琴协奏曲《库郎进行曲》系列中的一首曲子。乐曲旋律优美、结构清晰,又有一定的联想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活动抓住幼儿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中速、慢板和快板),并理解音乐的性质,体验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所带来的快乐,体现了快乐学习的纲要精神。

  2、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幼儿合作意识。

  (2)在了解煮面条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3)能理解乐曲的性质,根据音乐内容进行表现。

  3、说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幼儿的发展水平,我把重点定位为: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理解音乐的性质,体会和享受表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能根据乐曲的变化,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既是活动重点也是本活动的难点是。因为这就要求幼儿联系生活经验,即对煮面条过程的记忆表象进行重新加工、组合,最后完成迁移创造。让幼儿用动作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使音乐作品的性质、速度、力度具体化起来。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结合本节活动内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教法:

  1、情景教学法: 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表现的兴趣。

  2、启发引导法: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发挥想象、创造。

  3、游戏法: 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表现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因此,在活动中我将音乐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让幼儿置身于“玩”的过程中,感知到音乐的内涵,更好地掌握音乐的性质,以最自如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

  三、说学法

  我为幼儿选择学习方法时最先考虑的是这首曲子为幼儿提供了哪些合适的参与机会,在这些参与方式中 ,又有哪些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欣赏音乐。同时根据大班幼儿好表现、好创造的心理特征,在本活动中,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学法:

  1、体验学习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们会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我让幼儿通过观察煮面条的过程,运用动作表现等手段,让幼儿体验到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2、多种感官参与法:音乐活动的表现可体现在用肢体动作及口头语言上,因此,本节活动通过鼓励、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哼唱、绘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3、创造性学习法:以培养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为出发点,激发幼儿的联想、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直接创造能力。幼儿应用已有煮面条的知识经验,通过动作进行大胆、夸张地表现,培养想象力、创造性。

  四、说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引发幼儿对参与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活动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

  1、组织幼儿观察煮面条的过程,并品尝了面条。

  2、《面条舞》音乐碟,厨具(围兜和捞勺),代表调味品的各色皱纸。

  3、在活动场地中用彩色胶布贴出一个大圆形代表大锅。

  4、白板和广告笔,数字1、2、3,滑音符号,画有煮面条过程的三幅画(分别是没煮前的面条,放进锅里的面条,水沸后的面条)。

  五、说教学程序

  1、回忆煮面条的过程,交流感受。

  面条没煮之前是什么样子的?(硬邦邦、直愣愣、脆脆、长长、细细)

  面条下锅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慢慢变软、变弯)

  水开了,面条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打结了,缠在一起,绕在一起,粘在一起)

  (这一环节,教师通过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在脑海里再现煮面条的过程,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活动中,为后面的动作创造做好铺垫。)

  2、欣赏乐曲,理解音乐性质。

  (1)倾听第一遍音乐,感受乐曲的结构。

  (这一环节,让幼儿初步感受这首乐曲由三段体组成。)

  (2)倾听第二遍音乐,幼儿随老师徒手画图谱,感受乐曲三段体的不同变化。

  (3)分析三段音乐的不同性质。

  第一段听了有什么感觉呢?

  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第三段听了有什么样的感觉?

  (以上两个环节,通过让幼儿随老师徒手画图谱,引导幼儿描述听了乐曲后的初步感受,使幼儿进一步感受这首曲子的三段体结构以及每一段曲子的音乐性质如第一段雄壮有力,第二段轻柔、舒缓,第三段越来越快。)

  (4)感受滑音。

  (这一环节教师启发幼儿根据滑音创编各种动作,增加了幼儿活动的情趣,也为后面将要进行的游戏做好准备。)

  小结:我觉得这首乐曲很像我们煮面条的过程,第一段雄壮有力就像没煮的面条一样硬邦邦,直楞楞的,第二段很慢很柔就像慢慢变软的面条,第三段音乐节奏越来越快一听就像在锅里打结的面条绕来绕去。(老师的语言概括,初步将音乐与煮面条过程联系起来。)

  (5)出示三幅图片,请幼儿根据音乐贴相应的图片,并想象创编动作。

  (幼儿有了画面条的经验之后,相信能很快找到图片放置的正确位置,即哪张图片搭配哪段音乐。然后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创编出形象夸张的体态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6)完整表现乐曲。(启发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

  3、音乐游戏

  老师(或一个幼儿)扮演厨师,其他幼儿扮演面条一起玩“煮面条”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同时满足了幼儿与同伴近距离接触的心理需求,增强幼儿合作协调能力,使幼儿体验到音乐活动的乐趣。)

  评委点评:

  优点:

  1、图谱的出现对幼儿理解曲式提供抓手。

  2、活动设计结构合理,环节流畅。

  不足与建议:

  1、教师对幼儿动作评价较为单一、宽泛,应针对动作与音乐联系,动作表现音乐的程度评价。

  2、活动目标与活动过程缺乏联系,没有准确地把握欣赏活动的特点。

  3、幼儿的欣赏活动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和自我感受,为何赋予面条形象的匹配,这是来源与幼儿还是来源于教师。

8、大班音乐活动优秀教学设计及设计说明《小溪流》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流畅的旋律,学唱歌曲,体验游戏的乐趣。

  2、学会相互评价。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二、活动准备:

  1、场地准备:椅子摆成半圆形。

  2、材料准备:《小溪流》音乐光碟、钢琴。

  三、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活泼流畅的旋律,学唱歌曲。

  难点:学会相互评价。

  四、活动过程:

  1、唱歌问好。

  《小溪流》进入活动室,小朋友们,让我们都变成一条小溪,流到我们喜欢的地方。(找座位坐好)

  2、复习歌曲。(练声)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的小溪是怎样的?(有水、水清澈、缓缓的流着……)

  小溪也和你们一样会唱歌,今天我们和它一起来唱歌。

  3、听音乐感受歌曲。

  师:现在我们听听小溪流唱的歌。

  A:欣赏第一遍、:(常规要求)小朋友们听的时候要保持安静,听听小溪流想去什么地方?它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找大海的?

  欣赏完提问:

  (1)、小朋友们听到什么?

  (2)、流进了什么地方?(哪里)

  (3)、小溪流的心情怎么样?

  (小溪流很高兴,我们一会跟小溪流唱歌的时候也要像小溪流一样用快乐、好听的声音)

  B:第二次欣赏,熟悉旋律。(拍手感受音乐)

  4、熟悉歌词。

  师: 现在老师把小溪流的歌词念给小朋友们听一听。(1-2遍)

  5、学唱歌曲。

  A:老师范唱。

  B:幼儿跟唱。

  6、幼儿分组表演唱。(学会从音准节拍,幼儿音乐的表现上去互相评价歌唱效果)

  7、游戏:找朋友。

  A:教师示范游戏,与幼儿共同讨论,熟悉游戏规则,一人(几人)当邀请人(小溪流),在音乐前半部分拍手唱歌,唱到“流进河,”及“流进江”时邀请一个小朋友跟着一起游戏。

  B:按游戏规则,幼儿自主游戏,体会找朋友的快乐。

  8、活动自然结束。

  说明本次活动,我的目标有两点:1、感受歌曲活泼流畅的旋律,学唱歌曲,体验游戏的乐趣。2、学会相互评价。 整个活动基本上达到了所定的目标,小朋友们都陶醉在了优美、活泼的音乐中。经过老师的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一步一步的引导孩子熟悉音乐、理解音乐、学习音乐、深入的感受音乐,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孩子们的身心如鱼得水,一直都沉浸在快乐中。尤其是在游戏和唱歌比赛环节,把活动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9、大班音乐活动名曲欣赏《水族馆》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语词与律动感应曲式。

  2、初步学习看曲式图谱,运用乐器敲奏。

  3、运用塑料袋进行音色探索。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应曲式

  活动难点:音效探索活动

  三、活动准备

  奥尔夫音乐VCD碟一张、挂图P2、鼓和吊镲各一个、水中生物图卡若干、铜碰钟、飘带、啦啦彩

  球、纱巾、水袖、塑料袋(均与幼儿人数相等)。

  四、音乐分析:

  这首乐曲选自《动物狂欢节》中的<水族馆>。整首乐曲优美惬意,曲式为A间A间B尾。在主奏乐

  器——钢片琴晶莹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犹如许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戏。间奏是一组渐渐下行

  的音阶,犹如鱼儿在吐着泡泡玩耍。

  五、队形

  幼儿用软垫半圆形就坐。

  六、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正当玩得开心时,滋滋小蜜蜂飞来了,他也想玩泡泡。

  (二)肢体造型:泡泡造型

  幼儿发表各种泡泡的造型,老师伴奏幼儿随音乐做泡泡造型的律动。

  1、鼓声:泡泡造型律动/泡泡房子、泡泡车、泡泡蝴蝶、泡泡鱼……

  2、吊镲:变换泡泡造型。

  (三)故事引入:水族馆里,鱼儿也吐着泡泡玩游戏……

  (四)语词与律动:水底世界

  1、水底生物律动模仿扮演。

  全班分四组,以各式道具装扮。如:飘带章鱼、啦啦球水草、沙巾水母、水袖金鱼……

  2、语词与律动

  (1)各组随音乐扮演水中生物练习。

  (2)配词律动:学水中生物游泳、吹泡泡。

  ①A段语词:我是一条金鱼,我是一条金鱼,水中世界多么美丽实在真有趣

  ②间奏:下行律动/由上而下滚转双手。

  ③B段语词:泡泡吹得好高~,泡泡吹得好高~吸~吹~,吸~吹~,拍拍拍拍×2次。

  ④最后一句:下行律动/由上而下,站起转圈,拍泡泡结束。

  (五)图形感应曲式:A---间奏—A---间奏---B---尾奏

  1、老师画出曲式图谱,并教唱语词。

  (1)A段:画乐句/随音乐唱词画出短、短、长线条。

  (2)间奏:下行泡泡。

  (3)B段:旋律高低泡泡。

  (4)尾奏:下行泡泡。

  2、依序排列图卡出现顺序。

  3、铜碰钟

  (1)A段语词:唱词并用铜碰钟敲奏语词节奏。

  (2)B段语词:同上。

  (3)间奏和尾奏:铜碰钟随音乐强弱演奏拍子。

  (六)音色探索:小鱼吹泡泡

  1、塑料袋音色探索。如:揉、捏、抓、拍……

  2、塑料袋气球

  (1)音乐A段:以塑料袋当鱼,舞动游泳。

  (2)音乐B段:转紧封口,以泡泡鱼做律动。

  (3)间奏和尾奏:模仿小鱼游泳律动,感应高低旋律。

  大班奥尔夫音乐《水族馆》活动反思:

  在暖身部分的泡泡造型环节中,我利用故事引导来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故事情节设计故事引导:出示挂图P1、 P2,引导孩子们讲述—:“宝宝吹了泡泡耳环、泡泡水晶床送给了蝴蝶小姐,蝴蝶小姐很开心。 小蜜蜂滋滋听说了这事儿,让也想拥有一件泡泡礼物。你们猜,小蜜蜂滋滋喜欢怎样的泡泡礼物呢?”

  本次活动,我设置了悬念,引导孩子们由猜测过度到表演,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老师的琴声做各种泡泡造型的律动。这样一来,活动气氛热烈了,孩子们进入了玩音乐的状态。(引导语:宝宝吹了许多会变魔术的泡泡,有的变成泡泡房子、泡泡蝴蝶……)在听鼓声和吊镲声玩泡泡造型时,孩子的经验就第一个环节来说,有所提升。孩子的造型变换无穷,创造欲望被充分激发。

  暖身活动的泡泡造型让孩子们在热身的同时,也为“水底生物律动模仿”环节做铺垫。律动模仿让孩子们又掀起一个创造的小高潮,(第一遍音乐)海星、海马、鲨鱼、螃蟹、金鱼、海蛇、水母等海洋生物在海底开舞会,孩子们都用肢体动作表演自己喜欢的海底生物。

  配词律动环节(幼儿围圈坐)

  第一小组按备课环节进行:三遍音乐完成。第一遍音乐,老师边做律动边默唱;第二遍音乐,幼儿起立随音乐边唱语词边做律动;第三遍音乐,是加强第二遍音乐的内容。出现情况:默唱时,老师夸张的表情和嘴型十分吸引幼儿,可是第二遍音乐就让孩子们边唱边玩有点牵强,因为孩子们还没有掌握语词,使得孩子们只顾做律动而不注意语词了。与我设想的效果有所出入。第二小组活动时,我在第二遍音乐的形式上做了调整:幼儿坐着,随音乐跟着老师边唱语词边做律动。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第一遍音乐的仔细倾听、观察和第二遍音乐的配词、律动,幼儿对整首乐曲的曲式有了大概的了解。第三遍音乐的律动表演就顺手多了。

  由于配词律动环节孩子已经初步熟悉语词,所以在图形感应曲式环节,孩子们边跟老师唱边看老师画图谱,对曲式的掌握上就事半功倍了。

10、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公开课优秀教案《龟兔赛跑》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龟兔赛跑

  活动目标:

  1、欣赏“龟兔赛跑”的音乐,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2、能感受和分辨音乐表现的不同形象, 并尝试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

  3、培养幼儿倾听音乐的习惯和做事坚持到底的精神。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乌龟、兔子及其他小动物的头饰及道具。

  2、龟兔赛跑的课件。

  3、音乐磁带(包括整段欣赏和分段欣赏的音乐)。

  活动过程 :

  一、故事导入

  1、看课件《龟兔赛跑》。

  2、引导幼儿讨论兔子为什么会输掉比赛?它是只怎样的兔子?乌龟又是个怎样的乌龟?

  3、引导幼儿讨论乌龟和兔子走路有什么不一样,并让幼儿模仿动作。

  二、欣赏音乐《龟兔赛跑》引导幼儿区分和理解音乐的性质。

  1、音乐欣赏

  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划分音乐的段落及区分每段音乐的性质。

  提问: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它是怎么在讲故事?你觉得那些地方音乐不太一样?

  2、分段欣赏音乐,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形象

  (1) 欣赏第一段:骄傲的兔子

  提问: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怎样表现这只骄傲的兔子呢?

  鼓励幼儿个别表现,集体在音乐中用动作表现音乐

  (2) 欣赏第二段:勤恳的乌龟

  提问:这段音乐让你想起了谁?它是一只怎样的乌龟?你怎么表现他的样子呢?

  (3) 欣赏第三段:睡觉的兔子

  通过提问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和模仿。

  (4) 欣赏第四段:欢庆

  激发幼儿用神态和动作区分胜利的乌龟和失败的兔子。

  三、音乐剧表演。

  1、讨论:我们怎样进行音乐剧的表演?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2、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装扮后,根据音乐进行表演。

  四、讨论

  1、为什么兔子跑的那么快,乌龟爬的那么慢,最后乌龟却赢了?

  2、小朋友要学谁呀?为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因为兔子以为自己跑得很快,骄傲了、偷懒了,睡觉了,所以兔子输了。乌龟并不因为自己爬的慢而气馁,仍然坚持努力的爬着,所以乌龟胜利了。老师希望小朋友都能象乌龟一样,做事坚持到底,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加油,一定能够成功。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龟兔赛跑》活动反思:

  我这节课的重点是欣赏音乐分辨音乐表现的不同形象,难点是让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形象。

  第一个环节是通过看课件《龟兔赛跑》来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教育幼儿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能骄傲。第二个环节是欣赏《龟兔赛跑》的音乐片段来分辨音乐形象,并且跟随音乐节奏做肢体动作。第三个环节是欣赏音乐《欢庆》,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一起庆祝乌龟取得了胜利。

  上完课后,我觉得以下几方面做得不够好:1、教案没有反复斟酌,进下心来看发现原先拟定的教案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比如带头饰分角色扮演并不是适合本节课。2、引导不足,上音乐课的时候幼儿创编动作不是很好,而我也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法去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3、还有就是上音乐的时候自己放不开。

  下次上音乐课的时候我将吸取本次的教训,希望做得更好!

11、幼儿园大班健康体育《小青蛙捉害虫》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并能向前跳过70—80厘米的距离。

  2、锻炼弹跳能力,肢体协调性,灵敏性。

  3、能够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户外游戏的乐趣。

  4、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5、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能向前跳过70—80厘米的距离。

  2、难点:能大胆尝试、克服游戏中遇到的困难。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跳跃的能力

  2、物质准备:青蛙妈妈头饰、害虫图片、体能环、单元砖、平衡木、体能条、桌子、小板凳、钻圈、轮胎、口哨、毛巾、水杯、水杯架。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师:天气越来越热了,青蛙妈妈的池塘里长满了害虫,你们愿意帮她捉害虫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活动一下身体”。

  播放小跳蛙音乐热身

  二、幼儿自由练习、探索

  1、你们看,是谁来了?(青蛙叫的声音,青蛙妈妈出场)

  青蛙妈妈:“小朋友好,我是青蛙妈妈,天气太热了,我的池塘里有很多害虫,我要着急去捉害虫,你们要和老师学好本领,快来帮我捉害虫吧。”

  2、幼儿自由探索双脚跳的方法。

  师:“青蛙妈妈是怎样捉害虫的?我们也来学一学青蛙妈妈跳的本领!”

  师:“请小朋友们四散开向外跳,在跳的时候要注意安全,落地时要平稳,不能撞到别人。”。

  3、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引导。

  师:“在刚在练习的时候,我发现这位小朋友跳的很远,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跳的吗?”

  师:“谁能比他跳的更远呢?”

  4、教师小结,立定跳远的方法(双脚用力往前跳,胳膊前后用力摆,身体前倾,落地时屈膝缓冲,保持平稳,双脚同时落地。)

  5、现在请小朋友按着老师的示范,听着音乐来学小青蛙跳一跳,跳的时候注意安全,不到撞到别人(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三、游戏:捉害虫

  1、幼儿自由练习

  师:“我们已经学好了本领,快帮青蛙妈妈捉害虫吧!

  青蛙妈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帮我捉害虫”。

  师:“那我们开始吧!”

  2、幼儿自由探索、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师:“在捉害虫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到了水里,有的小朋友没有用我们刚学到的本领,有的小朋友和别的小朋友撞在了一起,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捉到更多的害虫?”(幼儿自由回答)

  师:“那用我们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再来试一试!。”

  师:“小朋友你们捉了这么多害虫,这都是你们的劳动成果。

  青蛙妈妈:“小朋友你们辛苦了,帮我捉了这么多害虫,快来休息一下吧!

  师:“现在请小朋友休息一会,擦擦汗,喝喝水,补充点能量。”

  四、游戏:池塘大冒险

  1、教师介绍材料,幼儿分组讨论

  师:“小朋友,你们能帮青蛙妈妈修建2条通往池塘的小路吗?(幼儿自由回答)在修建好的小路上通过时,我们要用到钻、爬、平衡还有立定跳远的本领。

  师:“请小朋友们分成两组进行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搭建的?

  3、幼儿分组游戏

  3、青蛙妈妈:“你们把池塘里的害虫都捉完了,谢谢你们,你们真是我的好帮手,是个环保小卫士”。

  4、教师小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你们帮助了青蛙妈妈自己还学会了一项新本领,我们一起欢呼起来吧!

  五、放松身体,游戏结束

  师:“请小朋友今天辛苦了,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身体。”(播放轻音乐)

  教师示范放松动作,重点放松腿部与脚部。

  活动总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明确强调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在这节活动中,全体幼儿都能参与进来并激发了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本节活动的动作训练内容主要是立定跳远,锻炼幼儿的肌肉力量、四肢配合的协调性和关节的灵活性。

  大多数幼儿完成较好,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能向前跳过70—80厘米的距离是不成问题的。在活动中我采用提问法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思考,从而启发他们积极大胆地想象模仿青蛙跳。另一方面,还有助于了解大体上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状况。活动的主体环节创设了两个情境:“捉害虫”、“池塘大冒险”。

  这使整个体育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味,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积极热情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此外我还采用了自主探索法、示范法、重复练习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经验。整节活动,大班幼儿的活动量达到了,出汗量达到了,孩子们也特别兴奋。相信孩子们在本节活动锻炼了身体,萌发孩子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动作语言和有趣的场地布置来吸收幼儿学习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跳、跑的欲望。发展了幼儿双脚向前跳和连续跳的能力,既锻炼了腿部肌肉的力量,又增强了幼儿的跳跃力。不仅让孩子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了解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树立了敢于尝试不怕困难的精神,使幼儿能遵守游戏规则,互相合作,学习小青蛙消灭害虫、保护庄稼。在活动中,我抓住每一个能教育孩子的机会,不过,在活动中,我的参与性不够,没有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孩子的游戏当中去。老师的动作不够夸张,青蛙捉害虫比赛时,老师的要求不够清晰,幼儿本身规则意识不够强,导致比赛时场面比较混乱,以致于活动时间延长,因此应吸取教训,在以后的教学活动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12、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五只小青蛙》公开课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风格,仔细听辨发现歌曲的重复与变化,能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对歌曲段落歌词的猜测,丰富自主学唱经验。

  2.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讨论并用多形式进行演唱歌曲。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二、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纸、笔

  三、活动过程:

  ㈠听辨歌曲前奏,猜测歌曲主题

  师:我带了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是关于动物的,猜一猜可能是关于谁的歌曲?为什么?

  小结:仔细听就能根据音乐中的声音会猜到音乐模仿一些动物的。会是你们猜的动物吗?

  ㈡欣赏并演唱歌曲第一、第二段,听辨发现歌曲中的重复与变化

  ⒈欣赏第一段,感受歌曲的活泼与欢快

  师:我们来听一听歌曲的第一段,仔细听歌曲中五只小青蛙要做什么事情?(第一段 第一遍清唱)

  师:这段歌曲给你什么感觉?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引导幼儿说说节奏的欢快、象声词嗯啧啧……、呱呱)(第二遍)

  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把五只小青蛙抓虫子的事唱一唱吧。

  ⒉欣赏第二段,发现歌曲中的重复与变化

  师:我们接下来往下听,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这两段歌曲的旋律一样,歌词有些小变化,青蛙的数量在第二段有了减少。

  ⒊完整欣赏第一、第二段找出歌词变化的规律

  ⑴师:歌曲中的数字从五变成了四,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两段连一起来听一听。

  小结:用心听,仔细想,我们就能够发现歌曲里的秘密。

  ⑵演唱第一、二段

  ㈢根据歌曲的特点进行自主学习歌曲,猜测、记录歌词内容

  ⑴师:猜猜这首歌曲有几段?为什么?请你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一下,怎样可以又快又准确的来记录?

  ⑵分享交流记录歌词的方法

  师:你们能够看懂吗?听听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想的?我们看着这个小朋友记录的歌词,一起来把后面的三段唱一唱。

  ⑶倾听最后一段,听辨结尾

  师:最后一段是不是像这个小朋友猜的那样呢?我们来听听歌曲里是怎么唱的?(我们再来听一听,一边听你也可以调整一下你的图谱。)

  ㈣完整演唱歌曲

  师:我们来看着你们画的图谱一起来把《五只青蛙》的歌曲唱一唱。

  ㈤讨论并用多种形式进行演唱

  ⒈师:你们看大家一边听,一边想就把歌曲学会了,大班小朋友怎样把歌曲唱得更好听,更美呢?除了大家一起唱,还可以怎么唱?有什么好的方法?

  ⒉根据讨论的方法进行演唱

  教学反思

  本活动由幼儿所喜爱的小动物―――青蛙贯穿始终。孩子感觉既熟悉又新鲜,无论是初期的模仿青蛙、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还是在歌曲中游戏,他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每次有效的提问都能激起幼儿新的思考与想象。

  在导入活动中,我利用手势和敲击双响筒帮助幼儿感受数量的递减,为后面学唱歌曲作铺垫;新授歌曲时,我通过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再次为幼儿学习歌曲建构桥梁。有趣的故事情节浅显易懂,幼儿直观地从活动式的图片中感知青蛙跳进池塘中数量的递减,因此幼儿对歌词部分把握得较好。

  《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幼儿自由组合,五个一组进行游戏,并商量好青蛙跳进池塘的顺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商量着,很快意见得到统一。进行游戏时,“小青蛙”们按照自己商量的顺序随着音乐跳进“池塘”。孩子们出色的表现使活动得到升华。

  整个活动中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育模式中摆脱出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这是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基础;又由于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创造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得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大班教案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