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4:44:02
类别:说课稿一等奖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说课稿一等奖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说教材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五课《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也是线条系列中的一部分。
什么是对比?简言之。对比就是矛盾。任何艺术创作都需要对比的形式,对比是一种手段。平面造型艺术离不开黑白对比关系,无论是点线面的组合,还是线描中都存在着黑白灰的对比关系。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排列构成黑白对比,这些黑白关系形成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变化,使画面产生丰富的乐感,形成美妙动人的画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说教学内容与目标
本节课我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
一是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很白对比的美感。二是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能以线为主画一幅有黑白对比效果的画。
三是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
我认为学生的难点是:如何以线为主画一幅有黑白对比效果的画。
说学习材料:
本节课学生需要准备图画纸或彩色纸、黑色勾线笔等。我准备了教学课件和黑色签字笔及铅笔等。
说教学过程:
在上课之前我做好组织教学工作,稳定秩序,检查用具,(我的教学意图是保证本课的顺利进行。)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置为导入、探究、、学生习作、习作讲评及欣赏四个阶段。
一、导入过程
本节课的导入过程我从问题出发通过问“你知道的线条有哪些?”让学生回答并归类——美术中的图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的。线有两类,即直线和曲线,直线线有横线、竖线、斜线、放射线等。曲线类有:弧线、波浪线、平行波浪线、对称波浪线、螺旋线、弹簧线等。(我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对线的认识导入本课教学内容)
三、探究过程
在探究过程我首先引导学生探讨线条的变化形成的不同效果总结出美术图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的的,不同的线与形可以组合出不同的图案,引导学生认识课件展示的线、形并参照这些线、形,自己变化一个,看谁画的样式多。课件展示图片线条疏密变化和形状变化形成的图案。(我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和学习线条的运用)
接下来和学生一起欣赏绘画作品并向提出问题:
a、观察绘画中如何表现的黑白?
b、他们是怎么区分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的。
c、不同质感的物体用的线一样么?为什么?
d、你从中找到了哪些对比的.方法?
(注:根据时间四个问题可删减)
通过展示内容相同线条组合不同的两幅作品让学生说不同,体现出疏密对比和黑白对比。总结出以上线描作品,运用点、线、面的有机组合使画面产生黑、白、灰丰富的变化,给人以美感。(我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在学生认识线条运用的基础上欣赏线描作品并认识线条不同的组合妙用。)
四、学生习作
在学生对通过点线面表现黑白对比的认识基础上给学生设置习作环节,让学生用线描的形式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我通过课件提示学生创作步骤及方法:1、构思(迅速准确)
2、起稿(大胆夸张)
3、线描(细腻)
4、调整(整齐美观)
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我巡回指导,及时提出意见及建议。(我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作品检验学生对线条造型表现的认知和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表现美的能力)
五、作品讲评及优秀作品欣赏
在课程最后留几分钟时间对学生的作品加以评价,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评价,对学生的作品以鼓励为主,突出体现和巩固线条的疏密和形状对黑白对比的影响。(我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通过讲评和欣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和创作兴趣。)
六、教学反思:
上本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用线表现黑白灰的方法,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些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感悟其美感。另外,利用课件分析其艺术作品中线的组织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对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容易出现疏密不够得当,线条画得没有秩序、缺乏变化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线条如何产生变化,主要线条可粗一些。另外,可根据所画的内容,适当用一些点和面,使画面更加丰富。在安排写生时,注意选择的物象造型不要太复杂,但要有一些线条变化及深浅对比的物象,使学生的画面更丰富。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浓厚,能够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共同解决难点,体会学习的乐趣。但在评价别人作品时,很多学生都不敢发言,害怕评不好伤害同学之间的感情。对此,我及时开导同学们要敢于评价别人的画,只要态度诚恳,注意语气,你的评价是别人的进步。评价也是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一种方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煅练学生们的评价水评和评价勇气。
教材解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十七册,第12页,第4课——《漫画》。教材的目的是通过欣赏漫画作品,学习漫画的构思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敏捷。培养学生用敏锐的目光捕捉生活中的现象,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引导学生以校园生活、社会现象为题,用漫画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漫画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性情、培养审美情趣等,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联想能力以及表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打破学生对漫画创作的神秘感。漫画创作就是通过夸张、对比、误会、比喻等一些常用方法将事情表现出来,或讽刺或幽默,给人们讲述一个道理或带来乐趣。
难点:有些想法可能学生不一定能够表现出来,可适当的补充一些文字对话,但是不能因为漫画的线条比较简单而漫不经心,潦草从事,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漫画。
教学目标与内容:
①欣赏漫画作品的构思特点、表现方式和艺术效果。了解漫画的一些基本常识和漫画创作的常用手法。
②试着画一幅或一组漫画。
③认识漫画具有特有的讽刺丑恶,弘扬正气的社会功能还具有其独创性,画漫画就应该有独创性在里面,要别出心裁。
【说学情】
一提到漫画,很多的学生就会联想到日式连环漫画卡通片的形象。但是这只是漫画的一种,不能让学生的思维陷入到这种漫画的局限之中。可以给他们看更多的漫画来开拓他们的视野。
【说教法】
为了让这一节的美术课更容易让学生学习,我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一、引导学生观看。
①看课本,学习课本上关于漫画的基本知识。
②看课件,讲解漫画的创作。
③看漫画图片,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思考。讲给学生几个笑话。
笑话一:脑子我联系到一个屠夫,想要一个羊脑子在神经解剖学课上用。我跟他约好了,改天过来拿,但是,那天我到了他的店里,店门关着,上面贴了一张字条:“老师,你的脑子在隔壁理发店。”
笑话二:猫的感受我养了一只乖巧的猫。一天我突发奇想,把它按在桌子上强迫它陪我一起看电视。
不久,我又买来一只小仓鼠,两只动物越来越熟,常在一起玩,仓鼠的胆子很大,竟然跑到猫的`食盆里吃东西。猫这回生气了,一下子把仓鼠叼到电视前,并用两只前爪用力按住仓鼠,要仓鼠看电视。
同学们进行讨论,思考解决如何把笑话变成为漫画。
三引导学生绘画。
①给同桌画一张肖像画。
②分小组把笑话改为漫画进行创作。
【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学生:课本,起稿用的铅笔、橡皮和黑色的水笔。
教师:相关的PPT课件,漫画图片以及一些幽默的笑话。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⑴拿出几张不同种类的漫画让学生看,吸引他们的兴趣。
⑵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吗?”
⑶导出新课,板书课题——《漫画》
3、展示课件学习新课(10分钟)
师生共同观看课件,学习漫画的特点,类别,和创作。
4、小组活动绘画训练
①给同桌画一张肖像画。要求夸张和简约。(10分钟)
②讲笑话并把笑话改为漫画进行创作。分成小组进行集体创作,比一比看哪一组的设计更夸张和别出心裁。(20分钟)
5、小结展示
把学生的肖像漫画和小组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让学生评选最好的作品和创意。(3分钟)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所选课题是人美版第五册第六课《红色的画》。
本课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色彩知识,它与第七课《黄色和蓝色的画》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三原色,感受红色画面特有的美感,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引导学生的求知,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使学生从盲目、随意地涂抹色彩,转向有意识地运用色彩来作画。
我校学生大多生活在城市,接触自然机会较少,在讲述农民画《剥玉米》时,孩子很难体会到农民丰收时的忙碌与快乐。在解决这一难点时,我利用信息技术将音乐与绘画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励其情感,使他们通过音乐欢快的节奏,感受到农民丰收时的喜悦与忙碌。随后我又乘热打铁,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大量摄影、绘画资源,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启发他们联想到自己生活中常见到的以红色为主的物象和场面,激起孩子创作欲望。学生经过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实现了师生的互动及交互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提高了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是我对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流程。接下来我将以微型课的形式向大家展示我的教学过程。
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听说同学们很爱看魔术,今天就让我为你们表演一个(播放第一段视屏)。这些颜色还能还原么?大家很犹豫嘛,事实胜于雄辩,我请一位同学上台试试吧(播放第二段视频)。看来红、黄、蓝是无法调和出来的,所以我们称之为“三原色”(出示课件)。这三原色中的红色可是咱们中国人喜爱的颜色,它也是我们国旗的颜色。那用它画出的画会是什么样?这些画又会给我们怎样的感受?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同走入第六课《红色的画》。第六课里的画都是红色的画么?这么肯定!说说你是如何判断的?对,以红色为主的画就是红色的画。老师要考考你们(出示课件)。三幅画中哪幅是红色的画?说说你对其他两幅的理解。
这幅《剥玉米》出自我国民间艺人孙佃珍(出示课件)。瞧,画中央的那位阿姨正使劲的掰着玉米,她的身边围绕着飞翔的小鸟、奔跑的白兔还有背着大箩筐的毛驴,他们想要表达什么呢?老师这有两段音乐,你觉得哪段更符合画面?让我们和着欢快的乐曲再把画好好欣赏一下吧。现在谁来说说这幅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那红色带给人怎样的感受(出示课件)?热烈、欢快、喜庆、奔放。
小组讨论一下,世界上有哪些东西是红色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使用红色(出示课件)?大家说了很多,老师通过网络也搜集了不少,咱们一起看看吧(出示课件)。当这些摄影作品变成绘画那会是什么样?瞧红色的背景映衬出新娘洁白的婚纱,多喜庆呀!过年啦,过年啦小朋友们的`花灯把小院照得红红火火!奥运冠军李宁点燃了激情的圣火!红色的房子多漂亮。小动物们在干嘛?对,唱歌跳舞,还有的在赛跑。如果要你画一幅红色的画,你想表现什么内容(出示课件)?大家说的真好,请你仔细阅读作业要求,然后用红色画出你心中的那份快乐与激情。
请各小组选出最棒的画,送至讲台前。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课下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我们能以红色为主画一幅画,是否还有别的颜色为主的画?它们又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将你搜集到的资料发表到班级QQ群或个人博客中。
教学反思(课件):本课通过充分、灵活地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师生与多媒体的互动有机交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认识抽象画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认识抽象画》,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向学生开启了一个完全不周年审美世界,抽象绘画是对传统绘画的一种升华,其表现方式抛弃了客观情景再现的羁绊,表达的内涵更加广阔、自由。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和理解绘画作品,欣赏不同美术元素释放出的魅力,用身心感受抽象绘画中的节奏、韵律等各种关系带来的整体美感。
二、学生情况
从学习基础上看,学生在前期的美术课中曾不习过点、线、面、色彩的基本知识,并运用这些美术语言进行过创作,能够感受其美感。学生也曾欣赏、接触过一些野兽派、立体派画家的作品,具有初步的感受。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考和质疑的能力。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美术形式语言、画面组织、画家情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学会欣赏评述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抽象绘画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风格的代表画家,简单了解抽象画产生的相关历史背景。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尊重、热爱多元文化艺术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和审美情趣。
学会从美术语言、画面组织、画家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与理解抽象画作品。
能够运用美术术语大胆表达自己对抽象绘画作品中情感的理解与真实的感受。
四、教法与学法
通过搜集资料对比观察,聆听讨论等过程和方法,任导学生了解抽象绘画的概念及其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学会用美术语言多角度分析,欣赏抽象画作品,通过交流评价,动手操作语言叙述,和文字写作等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一)、导入新课
互动导入:我想用几条线来表现轻松愉快的心情,你觉得适合画什么线条?现加上点色彩,你觉得用什么颜色能表现出轻松愉快的情绪?我想再添加些形状,哪种形状适合?
根据学生的发言添加。
这是一幅抽象风格的作品。
出示课题:认识抽象画
(二)、感知与体验
1、出示《昼夜平分点》《元题》提出问题:在这些抽象画中运用了哪些美术元素?你有什么感受?(运用了点、线、面、色彩、等)
三幅有什么特点:分别是以涂抹色块、用几何形、以粗放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画面的。
2、体验创作抽象画。
播放几段不同特点的音乐,请学生根据不同旋律,运用点、线、面、色彩等美术语言,进行创作体验。
提问:这样的创作体验给你什么新的感受。
(兴奋、尽兴、自由、可以表现更多的内容)
(三)、欣赏、分析与评述
学生根据作品及相关资料,结合问题进行小组欣赏与讨论。小组汇报:《光之间》作品中点、面丰富,相互呼应;色彩柔和、愉快,使人感受到宁静、浪漫的美感和情绪。
《有红、黄、蓝、黑色块的构图》。
小组汇报:作品的画面组织和分割均衡理性,造型简洁,富于节奏,秩序和庄重的美感。
《沧桑之变》《坐着的妇人第一号》两幅各有什么特点,表现怎么的情感。
(四)、思考与总结
1、抽象画有什么艺术特点?
2、出示作品请学生挑一挑如些作品是冷抽象,哪些作品是热抽象。
(五)、小结:
同一幅抽象绘画作品,在每个人心中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当你和画家产生了共鸣,你就会感受到抽象绘画的独特魅力,进而走进画家的内心世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留言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是说教材
《我的留言册》选自赣美版小学美术第12册第7课的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该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设计留言册的造型,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以及运用经折装、线装、旋风装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留言册,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6年级的学生,这个学段的孩子表现能力强,能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达的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有的学生甚至能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寻求表现方法的创新,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对表现缺乏信心。
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设计留言册,并运用制作的形式表现。
2、能力目标:在制作留言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留言册意义,形成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利用身边能找到的媒材、设计制作留言册。教学难点定为:能设计制作既美观又装订牢固的留言册。
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教师准备了多媒体网络课件、留言册范品。
学生准备了卡纸、色彩笔、剪刀、装订机等绘画制作工具。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教法与学法
教法: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激励教学法、自主评议法、观察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是开发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因此我遵循"学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时提问,做到学与练相结合,领悟重点与难点,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揭开新知识的面纱,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准备环节:搜集资料,预习新课内容
课前准备能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成功学习的前提条件,怎样做才能让学生乐于预习,有效预习呢?我精心准备了适合现代化教学的网络课件《我的留言册》,它综合了各种资料介绍留言册的方方面面。这里有: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图片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网站链接。
准备环节不仅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还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导入环节:答题游戏,快乐进入学习
新颖有趣的导入能消除学生畏难的心理负担,牢牢抓其注意力,激发学生欲望。上课伊始,我就开门见山的揭示课题,今天的美术课非常有趣,我们学习《我的留言册》,上节课,我布置同学们利用网络课件进行预习,不知结果如何,下面我将以有奖抢答的游戏检查作业,请听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课本中的哪一种留言册呢?说说看是怎样设计制作的。不论答案正确与否,乐于思考、敢于回答的同学我都给予特别的奖励——我亲自做的一本留言册。
这样的安排不但能激发其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而且为本节课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下一个环节展开做好铺垫。
新授环节:探究学习,解决重点难点
在上一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抢答游戏,已经是议论纷纷,各有见解,究竟怎样才能设计制作出既实用又美观的留言册呢?此时,我并不是急着去肯定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每组选择一件大家感兴趣的范作,运用集体的智慧讨论研究寻求新知。小组讨论结束,我请各组汇报结果,在汇报中和学生一起分析并亲自演示留言册设计制作过程,引导其掌握方法步骤,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以下是留言册设计制作的步骤方法:
1、设计留言册外形。
2、设计封面和内页装饰,我们要注意封面要选择厚一些的卡纸、尺寸也要比内页稍大一些。
3、最后装订成册。装订的方法有线装、经折装、旋风装等装订方法。
就这样,本课的重点:设计制作的留言册的方法步骤,清楚又明白;难点:设计制作既美观又牢固的留言册也迎刃而解。
表现环节:大胆表现,轻松完成作业
在动手作业之前,我并没有让学生匆匆开始,而是先请学生通过回忆巩固学习要点设计制作既美观又牢固的留言册来强调板书的作用。另外,我在学生创作时,我展示学生做好的留言册范作,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们的灵感在思维的碰撞下得到激发,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留言册,并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让绘画好的学生进行绘画,设计好的学生进行设计,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动手制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创作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会在一旁进行教学辅导,同时也会及时发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闪光点给予及时评价鼓励,也为其他同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结束环节:展示交流,评价小结。
为了让学生都能体会到成果的喜悦,在教学评价中我努力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作业评价不做硬性统一,应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优秀作业上写上"心灵手巧""创意十足""独具匠心"等给孩子成功地喜悦,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泄气""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更精彩的"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最后把学生的作业收集并拍摄下来,上传到网络课件中,办一个"毕业留言册设计"大赛,让更多的学生、老师、家长参与评价,扩大交流。
这样做前后呼应,能不断加大网络课件的作用,方便下一轮的教学使用,更重要的是适应现代化教学,符合当代学生学习特点,就像新课标中的建议: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学生之间美术作品的交流。
在知识的空间,教师是引领者,但在我的教学里,学生往往成为引领者,学生们在学习时所产生的思想火花令我惊诧不已,他们做着童年的美梦,把我也带入了童年,我是学生的老师,学生也是我的老师,我感谢他们!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人美版第8册第1课《植物写生》。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学习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植物写生》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本课是该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内容之一,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植物充满了丰富的线条,便于学生对细部的观察和刻画。由于植物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学生家里都养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体验植物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同时,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作用等,自然地渗透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由此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学习重点:
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如何运用线条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学习过程:
(一)设疑自探
1、谈话导入
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出示课题)
2、课件展示各种植物图片,提出问题,学生分组探究。
①你喜欢这些植物吗?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吗?
②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③这些植物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每片叶子有区别吗?
(二)解疑和探
1、请几位学生说说讨论结果。
2、观察教室中的植物。
提问:你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结合书中的图片)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叶子有前后遮挡、有大有小,不同角度看到的叶子形态上有所不同……
3、欣赏美术作品:赖少其的中国画《君子兰》。
提出问题:
画家抓住了植物的哪些特征进行表现的?
作品表现出画家的什么情感?
小组和作探究,初步感受画家如何用丰富的线:如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点及自己的情感。
4、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
师: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形状各有不同。
师:这些孩子的画对你有哪些启发呢?
生:表现形式可以是刮画、国画、线描、等等。
生:画的时候注意线条的'前后穿插。
引导学生认识在绘画中,植物的前后关系可以用虚实变化、大小变化、粗细变化、穿插变化。
(三)质疑再探
选择几种植物提出问题。
(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四)拓展运用
1、说一说画植物写生应注意什么?
2、教师在黑板上简单演示植物写生方法,画两幅,一幅前后关系处理得当,一幅前后关系混乱的两幅植物写生图。引导学生巩固刚才所学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如何用线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四、板书设计:
1、植物写生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本课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对本课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植物写生》一课的整体构思,恳请各位专家指正。谢谢!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人美版第8册第1课《植物写生》。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学习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植物写生》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本课是该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内容之一,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植物充满了丰富的线条,便于学生对细部的观察和刻画。由于植物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学生家里都养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体验植物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同时,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作用等,自然地渗透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由此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学习重点:
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如何运用线条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学习过程:
(一)设疑自探
1、谈话导入
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出示课题)
2、课件展示各种植物图片,提出问题,学生分组探究。
①你喜欢这些植物吗?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吗?
②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③这些植物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每片叶子有区别吗?
(二)解疑和探
1、请几位学生说说讨论结果。
2、观察教室中的植物。
提问:你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结合书中的图片)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叶子有前后遮挡、有大有小,不同角度看到的叶子形态上有所不同……
3、欣赏美术作品:赖少其的中国画《君子兰》。
提出问题:
画家抓住了植物的哪些特征进行表现的.?
作品表现出画家的什么情感?
小组和作探究,初步感受画家如何用丰富的线:如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点及自己的情感。
4、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
师: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形状各有不同。
师:这些孩子的画对你有哪些启发呢?
生:表现形式可以是刮画、国画、线描、等等。
生:画的时候注意线条的前后穿插。
引导学生认识在绘画中,植物的前后关系可以用虚实变化、大小变化、粗细变化、穿插变化。
(三)质疑再探
选择几种植物提出问题。
(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四)拓展运用
1、说一说画植物写生应注意什么?
2、教师在黑板上简单演示植物写生方法,画两幅,一幅前后关系处理得当,一幅前后关系混乱的两幅植物写生图。引导学生巩固刚才所学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如何用线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四、板书设计:
1、植物写生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本课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对本课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植物写生》一课的整体构思,恳请各位专家指正。谢谢!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纸品乐陶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纸品乐陶陶》是湘版四年级上册第3课的课题,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利用各种纸质材料进行艺术造型的有趣活动。这个时候安排学生利用纸质材料进行创作,制作成一幅装饰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也为学生今后的手工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将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活动。
二、说学情
小学生他们对纸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纸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对纸的用途有一些了解,所以我课前就布置学生在家亲自动手用纸制作一些简单的小东西,如:纸飞机、只青蛙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幅装饰画。
2、能力目标: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3、情感目标: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搓纸绳,团纸团,并创作出简单的粘贴画
2、教学难点:画面构图的设计。
五、教具、学具
如纸团纸绳制作成的作品、卡纸、固体胶、课件等。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课我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并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地位。我主要采用的启发法、演示法等,在采用上述方法中,我还注重学法的指导。因此,在引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我采用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等
教师教法:
学生学法:
七、教学流程。
1、欣赏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了一半,教师展示纸团纸绳制作好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观察这幅作品,通过运用色彩鲜艳的及造型独特的画面,很容易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为整节课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开端,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反馈交流,准备材料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制作,探究性的纸材、纸绳,并且在搓纸团纸绳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通过播放音乐,及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搓好要用的素材。这一环节对基本素材的准备,通过音乐多媒体的整合,小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紧迫感,并且体验操作过程的乐趣。
3、教师示范、讨论方法
教师示范作画步骤,讲清在构图时,内容可以是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可以请几位学生说说,它们要画什么内容,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其回忆生活中的形象,这样就多种多样了。提醒学生注意涂胶时要涂均匀,并且粘贴时要牢。这一环节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想,通过学生的动脑以及学生的思考交流,掌握创作方法。
4、掌握技术、自主创作
在以上三个环节的基础上,这个环节我安排1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构思能力较强,教师可以让其自由发挥,有的学生可能基本方法还没有很好的掌握,教师要适当的进行指导,这一环节要关顾整体,并且做到整体与个体的一起发展。充分运用教师的激励评价,帮助学生实现创作,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挥个体创作,培养学生的个性。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5、相互评价、拓展延伸
当学生的创作进入一定阶段以后,教师把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他们的创作,发现自己作品中的闪光点。让学生相互的欣赏作品,产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提高审美能力。教师要适时保护效果不是太好,但是有个性的`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美术活动是有趣的活动。教师要根据激励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有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学生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积极的态度和创新意识。
6、展开联想、升华主题
此环节我主要从纸与植物、纸与环境的关系,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和体验。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纸的情感,逐步认知纸与人类的关系,因势利导地渗入环保教育。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分为三部分:
中间为主题、重点,右边为示范作品,左边更详细的知识点。
九、实践练习
拿出彩纸,观察它的颜色、形状,发挥联想,做出一个作品。
十、说教学评价
在这堂美术教学课的设计中,我能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活泼有趣的教学手段,创设出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提供给孩子许多说的机会、演的机会、操作的机会。所以孩子们能投入较大的热情大胆想象,根据老师教给的方法创造出许多富有创意和情趣的作品。这样一堂美术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让学生掌握手工的基本技法,更能给学生能带来快乐。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染纸图案(一)》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一)主要内容:
今天,我要说的这节课是〈〈染纸图案(一)〉〉,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第七册中的第13课,本课教材要求1课时完成。
这既是一节色彩练习的工艺课,也是一节以动手制作、调色、配色、用色等方法来表现民间绘画方法的综合课。本课所处的单元主要由〈〈色彩深浅变化练习〉〉、〈〈单独纹样〉〉、〈〈适合纹样〉〉、〈〈染纸图案〉〉5课共7课时构成,而〈〈染纸图案〉〉这节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民间染纸方法,又是对前几节色彩知识的总结和综合练习,同时也为前几节的绘图课起穿插、调剂作用。
民间绘画,工艺形式多种多样,这些作品既和课本中的学院派美术风格窘异,又和孩子们的涂鸦作品不同。但却体现着拙朴的美,这点与孩子们的审美观也极其相似。学惯课本的学生也总是对民间的绘画方法充满好奇,特别是生活中没见过的民间绘图方式求知欲很强。因此,绘画并亲手制作具有乡土风情的民间艺术形式,长久以来一直成为儿童最喜欢的绘画题材。
本单元本课既能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和能力,又能与传统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既把自己学到的、头脑中积累的图案图形学有所用,又培养工艺制作的严谨性,同时也对学生了解有关美术知识、民间历史也很有必要的。
(二)教学目的:
根据教材大纲和教学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的定为以下几方面:
1、通过染纸图案教学,使学生了解图案用途的多样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2、染纸图案是民间图案的一种,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间艺术的情感。
3
、通过学习染纸图案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学习不同的折纸方法,学会染纸的染色用法是重点,在折纸过程中的规范程度、浸染的角度、面积和时间的把握是难点。
在授课过程中,我主要通过直观教学法、情境陶冶法,设疑法、讲解法、谈话法、示范法、练习法、巩固创新法等多种方法综合使用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的。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学习。使复杂的教学过程变的简单、直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讲解法的运用,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借助欣赏范画的时候,学生边欣赏,我利用娓娓动听的语言描述在民间染纸的各种用途。色彩斑斓的染纸可以剪成各种窗花、各种动物、装扮自己的房间、窗户,学生通过感官的看、听与想象的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去参与,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为学生掌握重、难点起到积极的作用。
3、运用谈话法,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课中大量运用的谈话法,引导学生提问,抓住问题的关键。如:在讲染纸方法中,我启发学生“沾”与“染”从字面上分析各是什么意思?运用到染纸法中哪些适合用“
染”,哪些适合用沾?让学生从“思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演示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进而开展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绘画创作能力。
比如:讲完折纸、染纸的方法后进行演示,看老师都用了哪些方法,怎样的`步骤。学生通过观察,兴趣较高,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很快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进而学生也会在自己的脑子里勾画出各种自己创意的美丽图案。既培养了学生的形象观察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与创新力。
三、说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移到“学”,变“全盘授与”为“启发引导”,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一个“导
”字,导之以学,导之以思,导之以画,导之以创作。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结论都由导得出,学生总结结论。那么,在学的过程中,以学为主,以导为辅,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到知识。具体的说,在本课的学习中,安排了观察、比较、总结、组合创作等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画,这样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说教学程序
(一)、教学思路。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任教已经有七年,我一直担任小学美术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力保持差,能接受一些专业术语与一点概念性的东西。在讲课时提高了效率。比如说:在讲折纸时,我大胆总结,概括出几种常见的折法:米字折、田字折、卷挫折等。增加了形象性与直观性,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运用。
我将本课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1、创境激情,激发兴趣。
2、化难为易,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演示做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生动画面,添加环境,增强学生整体意识。
5、设计练习,巩固创新,调动学生的绘画积极性。
6、课堂小结,总结全课,引导下节课,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
(二)、说板书设计
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
板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提纲式板书、线索式板书、添加式板书等,而我这节课,采用拼帖式的板书设计。在讲课过程中一步步出示授课方法与一幅幅图画,并将之拼贴于我所设计的染纸中,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一、说教材
(一)主要内容:
今天,我要说的这节课是〈〈染纸图案(一)〉〉,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第七册中的第13课,本课教材要求1课时完成。
这既是一节色彩练习的工艺课,也是一节以动手制作、调色、配色、用色等方法来表现民间绘画方法的综合课。本课所处的单元主要由〈〈色彩深浅变化练习〉〉、〈〈单独纹样〉〉、〈〈适合纹样〉〉、〈〈染纸图案〉〉5课共7课时构成,而〈〈染纸图案〉〉这节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民间染纸方法,又是对前几节色彩知识的总结和综合练习,同时也为前几节的绘图课起穿插、调剂作用。
民间绘画,工艺形式多种多样,这些作品既和课本中的学院派美术风格窘异,又和孩子们的涂鸦作品不同。但却体现着拙朴的美,这点与孩子们的审美观也极其相似。学惯课本的学生也总是对民间的绘画方法充满好奇,特别是生活中没见过的民间绘图方式求知欲很强。因此,绘画并亲手制作具有乡土风情的民间艺术形式,长久以来一直成为儿童最喜欢的绘画题材。
本单元本课既能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和能力,又能与传统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既把自己学到的、头脑中积累的`图案图形学有所用,又培养工艺制作的严谨性,同时也对学生了解有关美术知识、民间历史也很有必要的。
(二)教学目的:
根据教材大纲和教学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的定为以下几方面:
1、通过染纸图案教学,使学生了解图案用途的多样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2、染纸图案是民间图案的一种,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间艺术的情感。
3
、通过学习染纸图案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学习不同的折纸方法,学会染纸的染色用法是重点,在折纸过程中的规范程度、浸染的角度、面积和时间的把握是难点。
在授课过程中,我主要通过直观教学法、情境陶冶法,设疑法、讲解法、谈话法、示范法、练习法、巩固创新法等多种方法综合使用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的。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学习。使复杂的教学过程变的简单、直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讲解法的运用,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借助欣赏范画的时候,学生边欣赏,我利用娓娓动听的语言描述在民间染纸的各种用途。色彩斑斓的染纸可以剪成各种窗花、各种动物、装扮自己的房间、窗户,学生通过感官的看、听与想象的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去参与,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为学生掌握重、难点起到积极的作用。
3、运用谈话法,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课中大量运用的谈话法,引导学生提问,抓住问题的关键。如:在讲染纸方法中,我启发学生“沾”与“染”从字面上分析各是什么意思?运用到染纸法中哪些适合用“
染”,哪些适合用沾?让学生从“思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演示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进而开展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绘画创作能力。
比如:讲完折纸、染纸的方法后进行演示,看老师都用了哪些方法,怎样的步骤。学生通过观察,兴趣较高,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很快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进而学生也会在自己的脑子里勾画出各种自己创意的美丽图案。既培养了学生的形象观察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与创新力。
三、说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移到“学”,变“全盘授与”为“启发引导”,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一个“导
”字,导之以学,导之以思,导之以画,导之以创作。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结论都由导得出,学生总结结论。那么,在学的过程中,以学为主,以导为辅,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到知识。具体的说,在本课的学习中,安排了观察、比较、总结、组合创作等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画,这样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说教学程序
(一)、教学思路。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任教已经有七年,我一直担任小学美术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力保持差,能接受一些专业术语与一点概念性的东西。在讲课时提高了效率。比如说:在讲折纸时,我大胆总结,概括出几种常见的折法:米字折、田字折、卷挫折等。增加了形象性与直观性,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运用。
我将本课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1、创境激情,激发兴趣。
2、化难为易,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演示做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生动画面,添加环境,增强学生整体意识。
5、设计练习,巩固创新,调动学生的绘画积极性。
6、课堂小结,总结全课,引导下节课,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
(二)、说板书设计
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
板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提纲式板书、线索式板书、添加式板书等,而我这节课,采用拼帖式的板书设计。在讲课过程中一步步出示授课方法与一幅幅图画,并将之拼贴于我所设计的染纸中,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1课《我们的社区》。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学习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介绍本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我们的社区》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教材中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回忆小区的环境、设施及人们在小区活动的情景。特别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教材中选入了6幅形式各异的学生作业,有的用线描,有的用彩墨,有的用刮画和黑白画的形式,各不相同;既有学生个人完成的,也由学生集体合作完成的长卷。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按要求自带小区的图片,丰富教学资源。
根据本课的指导思想、教材结构和内容来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通过观察、回忆、表现社区,了解社区的特点。学习儿童画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儿童画创作能力。
B、体会不同的学习方法,了解学习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驾驭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B、在欣赏中,体验作者对生活美的感受,体验构图的美感;在探索中,体验多种物体的前后遮挡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观察、记忆、表现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关注环保的意识,以及对造型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着三年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回忆、表现社区,了解社区的特点,学习儿童画的表现方法。
学习难点:人物动态及画面的组织。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了解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我们的社区》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法:直观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等。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生成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法:因为本课的课程含量较大,四十分钟内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较多,所以本课教学主要加强合作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另外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体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并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合作。
教学手段: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依据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课件)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些小区片断。(包括有该班学生居住的小区片断)
目的: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大屏幕,并对屏幕中出现的小区片断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提问:我们刚看到了这么多的小区。谁能谈谈自己家住的小区什么样?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儿?(学生:依次谈出自己的印象。)
导语设计的.目的:稳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小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的社区》一课
出示课题《我们的社区》(播放课件)
(二)、讲授新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设置了注重观察、互动、交流的三个活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体验、生成、内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探究合作意识。
活动一:
首先,问学生:谁先做一做小区中人物的动态(角色体验),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做的是什么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活动,先让基础差的学生汇报,然再依次汇报……)
目的: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动态特点,学会体验认真观察的重要性,领会学习效果与学会观察方法有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给每名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
然后引导学生看美术教材2、3页,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教材中作品的含义。我设置三个问题:
1、观察小区环境、设施以及人物活动的特点;
2、小组内互相表现不同的人物动态;
3、谁能到黑板前画出来小区的景物和任务的活动?
目的: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3页上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黑板上学生画的社区及人物,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
问学生,那些地方抓住了社区和人物的特点?(交流经验、资源共享)
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让其他学生去体验基础较好同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畅所欲言,要求:学生发言不全面时,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学生初步产生互动。
分组讨论:
1、这些作品从那些角度表现了社区?
2、画面上如何表现前后关系?
3、用了那些表现方法?
目的:把有价值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记下来,为以后的学习作为参考;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合作探究做准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合作的学习能力。
活动三:
教师组织小组内交流,小组间交流,小组间合作完成作业(合作探究,动手实践)
学生已经感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和了解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后,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设置了“合作学习”这个环节。
活动过程:布置作业,教师巡视指导。采用小组合作的办法解决以下问题:
1、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内准备以小区的那部分作为表现内容难题,有什么困惑?
2、构图不好,对你的作品会带来什么影响?
3、画面空洞,存在的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学生回答:汇报自己组想要画的主要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没有考虑整个画面的全局;二是心中无数,随意性太大。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同时,老师把自己的方法展示该同学们,供同学参考,学生完成作品。
目的:体验学习方法不当的危害,探索科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式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完成个性化作品。
六、说小结、评价、知识拓展(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作品。)
教师总结、组织学生之间互相展示、介绍本组作品,相互评价。然后,展示几幅学生在小区的写生作品。提倡学生到小区中写生,如描绘一个小区内劳动、比赛、演出的场面等等。
提问:你喜欢这些写生作品吗?回家试一试。
目的:针对三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小结,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明扼要的课堂评价,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学生写生作品展示,进行知识拓展,揭示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真谛,培养学生大胆实践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1、我们的社区
新课程环境下的美术课堂,仅仅一块黑板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大量的图片欣赏,感知探究,演示操作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带来异彩纷呈的视觉盛宴,因此本课的板书主要设计三部分:课题、板演区、奖励区,主要的目的是组织教学、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课堂的评价。
六、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采用多媒体课件,运用角色体验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通过观察、回忆、表现社区,了解社区的特点,学习儿童画的表现方法,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及指导思想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美术下册第十一课《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本课通过对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的鉴赏和设计,旨在让学生认识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了解设计艺术所运用的基本美术语言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动力,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图形的构成,尝试自己创作旅行团旗帜标志。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标志图形的构成,感受标志的视觉美感,初步尝试运用文字、图形、综合的标志图形的构成元素来设计标志。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感受标志的社会价值;在学习与设计过程中,体验通过设计活动美化生活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标志图形的构成元素,了解标志图形一般的表现形式和自身的规律,了解并掌握旗帜和标志的设计规律、设计方法。
难点:
1、设计出形象简练、意图明确、有装饰美感的标志。
2、旗帜和标志在色彩和图案上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包含了美学、科学、自然、文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所以在教法上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
1、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图片激趣,引发想象,开拓思维,让学生读懂标志所蕴含的信息,体会标志图形构成的魅力。
2、用讲授法,边讲边演示不同标志的图形构成,让学生初步了解标志图形构成的规律,提炼出标志图形构成联想与概括的方法
3、用辅导法与练习法,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释放创作的热情,尝试运用标志图形构成的元素来设计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形成设计的技能。
4、用探究法和分组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互相学习,开发智力。
(二)、说学法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在学法上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用综合归纳的方法,探究标志图形的构成规律,让学生去感知标志图形构成的魅力及所表现的内在美,使学生在爱学、好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2、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决定他们有很强的时代感,因而也有较强的读图能力。采用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将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
3、考虑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与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用多媒体辅助展示标志图形的构成,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有利于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获得创作的兴趣,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4、通过图片展示、分析、归类、画龙点睛的讲解、点拨,有目的、有层次的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创作欲望。
5、通过评价的教育功能,组织学生自评、互评,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及时辅导,帮助学生标志设计的探索和训练。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关键所在,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过程。我认为标志图形构成教学应遵循一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多看多练多合作,为了能让他们在美中学乐中学,良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上课开始,我运用多种媒体让学生欣赏大家喜闻乐见的生活标志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分析诱发了学生的思维想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抛出问题:第一个问题:“知道这些标志吗?”,第二个问题:“这些标志图形构成大都有哪些特点?”。引发学生的反应,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2、用讲授法与同学们一起分析会标志的图形构成,引发学生对标志图形构成的思考。
3、用问题引入下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可预设几个指向性较明确的问题,哪些是运用文字形式的?如哪些标志是图像直接运用?那些写是运用图案和文字结合的?通过对这些标志的分析将标志图形的结构上分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1)文字类(2)抽象类(3)具象类
4、选择分类标志的实例展示,边展示边解说,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以象征为主的标志的图形构成思路前行,学习标志的图形构成,感受标志的视觉美感,提炼出标志图形构成联想与概括的方法,并就这三类标志图形构成进行举例分析。
5、分析标志的造型要素:点、线、面、体
6、分析标志的构成形式和设计的要求
7、分析综合图形构成标志的特征:
8、讨论旗帜外形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9 、学生制作旅行团旗帜和标志,巡回辅导学生作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发挥充分的想象,完成作业。
10、课程即将结束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创意大胆的展示出来,并和学生一起交流作品。采用相互猜测的形式审美自己与他人的作品。
[说明]学生在教师示范后,通过观察同学的作品,感受标志创造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同时也会发现这些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问题,总结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应该避免发生的错误,为下一次的创作做好铺垫。
四、教学反思
本课我抓住标志图形构成的要素,通过一些案例讲授,标志图形构成归类分析,提高的学生的设计思考能力,精心设计了各个教学环节,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空间,可以自由发挥去创作标志。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持久浓厚的学习兴趣。整堂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自然的情境氛围中认识标志图形的构成、创作出了各具特色的旗帜标志。
在课程结束后我也有如下反思:
…… ……
当然肯定还有很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一、说教材
《吉祥图案》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六册11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这一领域。这节课是以我国民间美术中的吉祥图案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它的形式和题材是多种多样的,并且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美好的祝福。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从而设计出形象各异、题材不同、寓意不同的吉祥图案,使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的的设定及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吉祥图案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吉祥图案的知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及吉祥图案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设计吉祥图案,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对未来生活美好的祝愿。难点:图案的造型要生动、有趣,并且能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三)、教学准备:作业纸、水彩笔。
二、说教法
通过收集资料、欣赏图片,使学生认识到吉祥图案常常采用人们熟悉的各种可爱的动植物形象作为表现对象,了解到图案本身常常蕴涵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说学法
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设计等过程,充分体验设计图案的乐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美术实践活动
活动一、吉祥图案我欣赏
方法与步骤:
1、欣赏导入
(播放课件——喜庆的音乐《新年好》)
师:你听,美妙的音乐把我们带入了过新年的欢乐气氛!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忙着置办年货!
(1)、你瞧,李奶奶家的门上贴上了?(课件出示年画——连年有余)
再看看张爷爷家的墙上挂上了?(课件出示年画——连年有余)。
(2)、年画上都表现了什么?(上面都有鱼,莲花)为什么过新年的时候要贴上年画呢?(渲染过节气氛)你能猜出他们的用意吗?(课件展示——连年有“鱼”)
提问:(学生指出“鱼”的错误)哪里错了?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讲出原因)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谢谢你帮老师纠正了这个错误。在中国,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美好的祝愿,常用事物的谐音和象征的手法来表现。(比如:连年有余的“连”取的是莲花的“莲”的谐音,“余”取的是鲤鱼的“鱼”的谐音。——预示着来年大丰收。)
师:我们把这种具有美好寓意的图案叫做吉祥图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解吉祥图案吧。
揭示课题:《吉祥图案》
设计意图:此环节优点是与喜庆的音乐相结合,通过音乐带给学生喜庆祥和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然后通过对一件学生熟悉的吉祥图案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吉祥图案无处不在,初步感受吉祥图案的美好寓意及基本的表现形式。
2、启发谈话
师: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同学们,你都见过哪些?(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吉祥图案。)
3、学生欣赏
教师课件展示各种吉祥图案(刺绣、石刻、木雕等等)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下面来瞧瞧老师找到的。
铜钱——古时候的钱币上。
瓦片——人们居住的房屋上。
木雕——工艺大师的艺术作品中。
刺绣——就连人们穿的衣服上都有。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优点在于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吉祥图案,使学生知道吉祥图案是为生活所用的,它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吉祥图案的美好。
4、新知赏析
师:难怪人们要把它誉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瑰宝”的奥秘吧!
(课件出示:四季平安、喜上眉梢、五福捧寿、三羊开泰等吉祥图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A、四季平安(图、词)
提问:同学们,在这幅名为《四季平安》的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瓶、花)
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瓶—平,象征平安。图中的四季用了一年四季的花朵来表示。——寓意着祈盼岁岁平安的愿望。)
B、喜上眉梢(图):
提问:谁来找一找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喜鹊、梅花)
你能给这幅图案起个名字吗?(喜鹊停在梅梢上,喜鹊同喜,就是“喜上眉梢”。寓意——预示喜事将近。)
C、五福捧寿(词):
提问:看,这是一幅吉祥图案的名字,你能猜到这幅图案是什么样子的吗?(五只蝙蝠围着寿字或桃子)——这是用来祝寿的吉祥图案。
D、三羊开泰(词):
提问:看到这个成语,谁能想到这个图案是怎样的?(出示图案)在古代,祥也写成羊,所以羊也象征着吉祥,三羊开泰寓意着祈盼新年伊始能够兴旺发达。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优点在于能够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欣赏分析,如赏析“四季平安”时,是同时出示图和文字,先让学生找出图案中的形象,然后找出相应的谐音和象征,了解吉祥图案中谐音和象征的用法;“喜上眉梢”,给出图案,让学生观察图案内容,然后根据谐音、象征的方法为图案起名字,并说出寓意,学习运用吉祥图案的谐音象征法来理解图意;“五福捧寿、三羊开泰”,给出文字,让学生运用谐音象征法想象图案;最后从题材上给予图片欣赏。
活动二:吉祥图案我设计
方法与步骤:
1、设计方法
提问:(1)、欣赏了这么多寓意美好的吉祥图案,你们喜欢吗?(喜欢)
(2)、老师也非常喜欢,忍不住想要设计一个。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呢?
(教师边说边示范)
设计步骤:A、确定主题(人物、事件——想好寓意);
师:首先,要确定好主题。最近老师的一位朋友要过生日了,那我就设计一个祝寿的吉祥图案吧!
B、选择图案(搭配合理——根据寓意选择);
师:那祝寿应该选择什么图案比较好呢?(课件出示单个物体供选择)(蝙蝠、寿桃等)
好,那我就选择蝙蝠和寿桃吧!
C、图案组合(把选择好的图案进行组合);
师:(教师故意设计构图不完整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老师的作品终于完成了,大家觉得漂亮吗?哪里不好了?(学生说出原因:太单调、太松散)
D、修改完善(最后进行修改)。
师:你说得真棒,这吉祥图案可是经过精心安排的,无论是图案的位置、还是角度,都显示着一定的'含义和美感。当然我们还可以加上装饰使图案更完美。你看,老师还用谐音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福寿双全”。
设计意图:此环节我设计的是根据学习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这是本节课的亮点,根据学生所了解掌握的吉祥图案的谐音象征法,运用教师所给的单独图案进行组合创作,并让学生说出重组图案的寓意。同时,为下面的创作做铺垫。
2、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你们想把祝福送给谁呢?我相信收到祝福的人肯定很开心,下面就让我们用吉祥图案来表达自己的美好祝福吧!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作业展评
师:同学们,这里的每一个图案都蕴含着一个美好的祝愿,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份美好。
你认为谁的作品最棒呢?谁来说一说,棒在哪里呢?
你可以获得最佳设计奖,老师送你一个吉祥图案,祝你虎虎生威。
你可以获得最佳创意奖,老师祝你学习五谷丰登。
你可以获得最佳色彩奖,祝你四季平安。
活动三、教师小结
方法与步骤:
1、课外拓展(时间允许情况下进行)
(课件出示剪纸作品)
师:这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逢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人们会剪纸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感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试着剪一剪自己设计的吉祥图案。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优点在于由吉祥图案的设计拓展到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学生了解到吉祥图案在我们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艺术中是无处不在的,让学生了解学习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2、师生道别,宣布下课。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美版第八册第二课《巧用对称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巧用对称形》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即尝试从形状与用选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巧用对称形》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具有对称性,也为学生认识对称图形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材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有关对称形、借助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对称形,以及对称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对四年级学生而言,虽然用剪刀剪出对称图案并不难,但是要把这种技巧服务于生活就需要更高的美术修养。
(二)说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学大纲》对本领域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要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立了以下三点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什么是对称形,知道对称形剪纸的折法。
2、能力目标:会剪对称形,会运用对称形装饰生活中的物品。
3、情感目标: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唤起并激发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提高动手能力。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我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就应该服务于生活,由于学生可能对如何设计美观的对称花纹需要一定的指导。因此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掌握对称形的特点,并能用所学对称知识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
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对称形,使其有美感。
二、说教法运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采用了激励—探究—实践—评价的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学生的接受能力,我运用现场示范及多媒体演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了解理解程度。这样多法并用,既培养了他们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本课运用大量实物图片、教具,在课堂中创设情境,穿插学生都熟悉的生活中的对称形图片,增加直观性,启发创造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说学习流程:
本课教学由课前激励、欣赏感受、探究领会、实践创作、展示评价、拓展思维六个环节组成。
(一)课前激励
教师出示各种自制对称性红双喜字。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祝福的传递,交流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欣赏感受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欣赏精美的对称形图片,带领学生走进对称的世界,感受生活中对称的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的例子,教师鼓励有创意的回答。本环节教师充分利用课件资料,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教师板书课题)
(三)探究领会
1、情境创设,归纳对称形定义
(1)通过猜图游戏,找出对称图形的另外一半,组成整个图形。
(2)观察平面图形,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总结对称图形的定义。
(其目的是以美的作品感染学生,初步感受对称形的美,利用作品创设情境。)
2、自主探究,发现对称形的制作方法。
本环节教师分发实物剪纸图片,学生分小组探究,找出对称形的制作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探究发现对称形剪纸的制作方法。)
(教师板书:折叠、画线、剪裁)
3、仿例制作“蝴蝶”剪纸。
本环节鼓励学生按照折、画、剪方法,仿例制作蝴蝶剪纸,体会对称折和连续对称折。(其目的是通过学生试剪,对上一个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延伸,体验剪纸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板书:对称折、连续对称折)
4、质疑再探,尝试其他折法。
团花,团团相聚,花团锦簇,处处体现对称之美。
本环节教师演示各种团花折法,学生试折。团花之美还在于信手而来的的惊喜,教师鼓励学生在几番折叠的纸上随意剪裁,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团花试剪。
(其目的是让学生体验不同类型的对称形剪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板书:三角折、四角折、五角折、六角折)
(四)实践创作
看看不如剪剪,动口不如动手。
本环节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卫生教育。让学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自由创作,同时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创作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对称形制作的方法,体验创作的乐趣。)
(五)展示评价
剪一剪千娇百媚,赏一赏万种风情
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展示作品,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共同提高。鼓励学生已童趣的语言向他人展示并描述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找出不足,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随时赞赏其富有个性的表达和创作,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六)拓展思维
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明珠。教师通过展示剪纸艺术的其他用途,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唤起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并发动学生将其继承和发扬。呼应本课情感目标。
五、说板书设计:
第二课巧用对称形
对称折;
1、折叠连续对称折;
2、画线三角折、四角折、五角折、六角折
3、剪裁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本课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对本课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巧用对称形》一课的整体构思,恳请各位专家指正。谢谢!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9册第5单元《故乡》的唱歌教学《故乡的小路》。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内容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把握新课标、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故乡》,通过三首聆听作品和两首表演作品,表达人们对故乡的怀念。《故乡的小路》是一首合唱歌曲。纵观第九册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个单元的唱歌教学里都有一首合唱作品,而第五课的两首歌曲《故乡的小路》和《如今家乡山连山》都是合唱歌曲,这就充分的说明了合唱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我说说这首歌曲
1、歌曲的内容:这是一首优美深情的抒情歌曲,以思念故乡的小路、小路旁盛开的小花为载体勾勒出作者对童年幸福生活的怀念,从而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时内心激动的心情。
2、歌曲的旋律及演唱形式:歌曲分为齐唱和合唱两个部分。
齐唱部分:曲调平稳,着重表现对往事的回忆。
合唱部分:曲调有所起伏,情绪较为激动,抒发了对故土亲人的思念。
3、歌曲的节奏、节拍:每一个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中间附点四分节奏,尾音在一个3拍的长音结束,同一节奏贯穿全曲。变拍子的运用使歌曲的情绪更加丰富,让歌曲既有追忆童年的欢悦,又有思念故乡的一丝惆怅。
4、歌曲的结尾:以哼名重复结束,仿佛还沉浸在无限的思念之中。自由延长记号的使用,使人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声断而情不断,声止而情未止的意境。
二、分析学生、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很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如:能准确的判断和说出音乐速度,情绪,力度,以及演唱形式。知道4/4、3/4拍的强弱规律还能用动作表现出这些规律的特点,同时他们也接触过一些合唱作品并演唱过合唱歌曲。但是孩子们在演唱这些合唱作品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对第二声部的感觉不清楚,只会听第一声部的主旋律。2、第二声部的音唱不准,特别是当第一声部加进来时,找不到自己的音。3、两个声部在合成时声音不均衡,不统一,不和谐。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会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对第二声部的学习和演唱
2、加强在和声里对第二声部的学习和演唱。
3、加强两个声部的合成训练
这些具体做法我会在教学过程里加以展示
三、综合分析、说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和我区提出的三性课堂,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和演唱抒发对家乡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并指导学生用优美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3、在学会第二声部的基础上,能用和谐,统一,均衡的声音演唱二声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目标2和目标3定为教学重难点
四、培养能力、说教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点拨者、调控者。”所以为了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将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聆听、交流、合作、创编、评价”等学习活动,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1、情境创设法:如导课,合唱教学环节。2、体验法:如聆听范唱。3、合作法:如二声部的合成4、探究法:如歌曲的创编5、对比学习法,如#4音的学习等。
五、说教学过程: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我发现作品所描绘的音乐意境是“优美、深情、美好的”。因此,在设计课堂的整体基调时,“优美、深情、美好的”就成了我追求的色彩。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是怎样体现这一整体特色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聆听歌曲《故乡的云》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呢?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歌曲《故乡的云》,请你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师;请生谈感受。歌曲优美抒情,抒发了游子们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念。谭老师虽然不是生活在海外的游子,可也是远离家乡到成都来生活和工作的一个人,每当听到这样的歌曲,那种思绪万千的心情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无限遐想……
设计意图:聆听相同类型的歌曲,给学生营造一种思乡之情
(二)、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1、聆听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他的情绪是怎样的`?(情绪是优美、深情的,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幸福生活的美好回忆)
2、聆听录音范唱
师:请生边听边随老师打拍子并体验这首歌曲的拍子有什么特点?
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3、自学第一声部
师:听了这么优美深情的歌曲,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呢?
a、跟范唱小声的哼唱。
师:你发现他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出示节奏卡。他们的节奏都是相同的,每一个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中间附点四分节奏,尾音在一个3拍的长音结束。
b、歌曲里有一个变音记号,你知道他在哪里吗?
师:出示#4记号,并通过钢琴让学生感受#4和还原4的区别。#4是在还原4的基础上升高了半个音,这样他离5的位置就更近了但是又没有到5,他处在4和5之间。
c、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歌曲的结束句有什么特点?
以哼名重复结束,仿佛还沉浸在无限的思念之中。自由延长记号的使用,使人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声断而情不断,声止而情未止的意境。
d、跟琴演唱歌曲
师:在演唱时注意歌曲的弱起,#4音,以及歌曲结束句哼名音的演唱。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把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的渗透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学唱歌曲第二声部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好听,我能从你们的歌声里感受到你们对家乡的热爱。如果说第一声部是小路的话,那么第二声部就是小路上的小花,因为有了他使路上的风景更加美丽,更加迷人,让你流连忘返,同样的,歌曲也因为第二声部的加入,使音乐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
1、老师范唱第二声部。
师:你们觉得第二声部的音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呢?你们能跟着琴声轻轻的哼唱吗?
2、跟琴小声的哼唱
注意:一边哼唱一边聆听琴声,把音唱准。
3、在和声里学唱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对第二声部比较熟悉了,我弹两个声部的旋律,你能听出第二声部的旋律吗?
a、在和声里聆听第二声部的旋律。
b、在和声里哼唱第二声部的旋律。
c、在和声里加上歌词演唱。(2-3遍)
4、在范唱里演唱第二声部。
设计意图:通过对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四)、二声部的合成
师:“小花”的声部我们已经学会了,来,孩子们让我们把他装扮到小路上,好吗?
1、师生分角色合唱
2、生生分角色合唱(生生分角色合唱又可分为男女生合唱,小组与小组之间合唱,个人与个人之间合唱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师:在二声部的合成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a、一声部的声音过大,听不到二声部b、唱不准二声部的音c、两个声部之间的声音不和谐不统一等情况。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会采取以下办法:
a、先让学生唱一声部,老师唱第二声部
b、请一声部的同学小声演唱,二声部的同学大声一点演唱
c、在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倾听另一个声部的声音
设计意图: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的音乐的亲身体验。
(五)、情感升华,歌曲处理
师:现在让我们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歌曲好吗?首先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1、合着伴奏音乐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讨论歌曲的情绪,哪些地方唱的平稳,哪些地方唱的激动。
3、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自然地、自信地歌唱。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六)、拓展延伸,创编歌曲
师:启发学生根据歌曲节奏的特点,特别是3拍长音的地方进行创编,比如采取轮唱的形式,行成回音的效果,丰富歌曲的艺术性。
设计意图: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学生的音乐创作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行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七)、总结: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们走到何方,思乡的旋律将永远萦绕在我们的身旁。让我们共同热爱我们的家乡,让我们用美妙的音乐,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最后在歌声里结束本课。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14册第7课的《欢乐的节日》。(板书课题)现在我从5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课设计为2课时。是初一年级的课程,它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是对上一节课的延伸,也是对初一课程的一个提高!
说明:承上——这节课是对材料认识与发现创造的课程,是对第13册《欢欢喜喜过新年》和上一课《五彩缤纷的风筝》的一个延续,因为这都是对材料的认识与理解、并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的课程,意在为学生打开一片她探索和创作的天地。启下——因为本节课又是一节综合课,对初二设计工艺制作方面的体现,例如第15册《巧手编织》、和《校园艺术节》。
教材体现了:①认识材料的种类、发现材料的美感、合理的利用材料;②了解相关的造型及色彩知识;③发挥材料的特点,制作美术作品,了解创作的方法。
教材给出面具作为切入点,原因1是教材中有各种材料制作的面具。原因2是意在“弘扬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对此有所认识与提高,这也是我上本节课的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
这节课是利用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将造型技法与色彩技法运用到面具的制作当中。学生可结合表演活动设计面具,并在活动中展示、体验、交流面具。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这也是体现了新课标总目标中的观点。
初中阶段教学目标: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材料和创作的关系,通过制作面具发现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捕捉和发现材料美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能从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认识面具,尊重和保护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品德修养。
3、教学重点
(1)发现材料、认识材料、运用材料;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4.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5.教具准备:多媒体PPT演示;板书辅助教学;大量图片及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照片(自拍)及实物展示品;音乐素材若干等。
二、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是市级示范校,学生有较好素养,善于发现,充满了探索性、有创新意识;但又具有不确定性、自律能力表现的较弱。
所以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创新力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造型能力的培养;构成能力的创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写实、意像、抽象);创新力培养的成果展示。这是我们的教学资源在学生方面的体现,在教师方面,我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同时我也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三、教法、学法的运用
运用以下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合作法、探究法、现代媒体、提问法、实践法、复现法等。
体现了“三导教学”的模式:1、主体视觉形象,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2、形式美特点感受,促进学生对形式美感、趣味中心的感受与理解。3、小组判断与评价,促进学生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以下6个环节:导入;材料的发现和利用;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作业展示;艺术体验、展示、交流;课堂小结。
课前准备及环境的布置:(1)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光盘;(2)面具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3)学生制作面具的海绵纸,胶水等;(4)学生表演节目用的道具和音乐。
1.导入
我现在给大家看一样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面具!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做的么?(学生猜?)
原来就是一个包装盒的衬!
原来这样不起眼的废器物还能做出这么好看的面具!
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我们了解了面具的起源以及艺术特征,还知道了面具的很多故事,
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以兴趣做先导,运用提问法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材料的发现与利用
再来看一些面具,能看出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么?
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在欣赏中,同学们发现面具的制作材料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开阔视野、了解有关面具的更多信息、拓宽创作思路。
3.欢乐的节日——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板书)
戴着面具表演是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呢?你愿不愿跟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面具呢?
这时候我就告诉他们要作面具首先要了解人物特征:设计典型的面具形象。
实际上是我们要突破教学难点的地方,解决的方法就是先来欣赏影片《马兰花》(插入视频片断)。
看完后,同学们分组讨论剧中人物,了解人物性格、特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造型更适合这个人物,比如说小兰,美丽善良,造型上是圆形的?尖形的?还是方形的?
设计意图:了解剧情,让同学们脑海有很多的人物造型,才能有更多的想象力!
这里是解决教学难点的阶段。
(1)设计造型
引发学生思考: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以上是设计造型阶段。
(2)选择材料
面具所用的材料,在古时候以青铜、玉、陶为主,现代面具多用木头,还有布、瓷、皮、铜、纸、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钢等。材料不同,装饰方法也不同。根据材质可雕刻,可绘画,也可用纸浮雕的方法制作。
(3)设计色彩
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面具色彩丰富,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下面我们欣赏一些典型的藏面具吧,让我们测试,看看你对色彩与人物的特点把握如何!
(4)动手制作
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选、剪、折、弯、叠、挖、扣、贴、粘等等很多的手段
过程为:①确定主题;②画出草图;③选材制作;④加工装饰。
大胆夸张、合作创新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了解制作过程,设计出富有个性的面具,体现出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解决教学难点的方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包括找资料、展示、交流等),平时多进行一些分组训练,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做的工作,指导他们明确分工,坚决杜绝“拿来主义”。
4.体验、展示、交流
每组同学依次上台表演本组节目
教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
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通过节目的表演活动,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性格,展示所制作的面具。表演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感受面具表演带来的乐趣。从活动中了解了他人,了解自己。
5.课堂小结
(1)我们所做的面具是对环境的保护—废物利用。
(2)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美的感受,并且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
(3)欢歌劲舞、交流情感
五、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表述出自己的观点,造成活泼的讨论气氛!对学生的各种观点采取宽容的态度。加以正确的引导,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成功。
学生评价:表演完节目、展示各组面具。同学们对面具与节目进行自评和互评
评价量表
类型要求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
面
具造型(30分)
色彩(30分)
节
目创意(20分)
表演(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