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0 11:25:01
类别: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xx年我院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xx年版)实施细则》及省、市、县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不断规范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各相关科室的共同努力下,我院11个临床科室中,计划开展44个病种,实际累计运行30个病种,截止11月底,全院列入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患者数xx人,进入路径xx人,入径率87.1%,完成路径xx人,完成率96.36%,完全达到市卫生局关于二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管理指标(实施临床路径病种数不低于xx个/院,入径率60%以上,完成率70%)。在一年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一)进一步完善管理组织,落实责任,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由于医院领导班子的变化和分管工作的重新调整,医院新成立内四科、内五科等科室,部分临床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人员进修和变动等原因,为使该项工作有序持续开展,我们按照卫计委《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的要求,适当调整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管理组织和管理成员,同时细化职责,落实责任,使此项管理工作从院方到科室组织健全、人员到位、职责明确,为顺利开展今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调整和细化管理内容,使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按照“二甲”复审标准要求,从第二季度起,废除了以前所有统计表格,增加了“入组登记本”、“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临床
路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新的表格增加了“出院30日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合并症率”、“死亡率”等质量与安全指标,并要求科室认真执行。
(三)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指标。年初,与各临床科室进行研究讨论,调整和增加了xx各临床路径病种,截止11月底,全院共有11个科室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开展临床路径病种数44个,运行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30个,全院列入临床路径病种患者数xx人,进入路径xx人,完成路径xx人,变异166人,入径率87.1%,变异率xx%,出径率xx%,完成率96.36%。完全达到市卫生局关于二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管理指标(实施临床路径病种数不低于xx个/院,入径率60%以上,完成率70%)。
(四)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监管力度,使管理逐步规范化。今年以来,除日常的数据统计监管外,定期和不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督导,了解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新的管理程序和内容的运行,工作量较大,临床科室不习惯,我们进行认真讲解,对于每月的数据汇总填报和工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对做的好的科室及时予以表扬,逐步规范了全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今年以来,科室对临床路径病例管理质量和管理细节上有了较大提高。
(五)加大对临床路径病种的筛选,增加入径人数。针对个别科室入径人数少的问题,我们下科室了解科室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卫计委新增临床路径病种,筛选适合本科室的病种作为路径病种,取得了较好效果。截至目前,三个开展临床路径不好的科室分别新增了三个病种,4个月共完成***人。现内二科一月完成的路径人数就相当于去年一年的人数。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部分科室仍然思想重视不够,怕麻烦,符合入径标准的病例不愿入径,或者为了追求入径数量而入径后不完全按照路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不能完全按照《路径单》要求进行诊治,有变异也不一定如实填报、分析、总结等,工作做的不认真、不细致。个别科室仍然存在对待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敷衍了事,被动应付工作,学习培训只落实在纸上,总结分析、持续改进落实不够等问题。
(二)变异率相对较高。一方面是因为加强了路径运行监督力度,让科室按照实际情况上报,如果发现不报,做出批评整改。另一方面原因是部分科室为了一味追求入径人数和完成人数,降低了入径标准。今后将在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原因中找到合理的平衡点。
(三)医患沟通有待加强。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在实施前要和病人谈话,签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人知情同意书》、《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在实施过程中若有变异要告知患者、还要记录分析,出院时还要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工作,我们部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四)单病种管理与临床路径管理之间的矛盾制约了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数量。我院目前列为单病种限额付费管理的病种数为45种,其中被选择作为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就有19种,而且是临床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种,如果按照临床路径入径标准将此19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费用将明显超出单病种限额标准,如果有明显的合并症、并发症,又不能进人临床路径管理。这是制约我院入径病人数较低的主要因素。
(五)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业务监管、数据调用、数据统计、信息上报及路径电子病历管理等还处于原始手工阶段,导致路径管理监管不到位,医疗护理路径工作不够规范。今年十月份市卫生局督察组来院督察中明确提出,我院的信息化管理滞后,致使临床路径统计方法有待改进。
三、20xx年工作计划:
(一)以“二甲”复审为工作中心,根据文件要求,认真学习,完善制度、方案、流程并认真监督落实,定期到临床科室检查督导,发现问题或不足,限期整改,不断提高我院临床路径管理水平,不断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二)探索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临床路径病例运行质量,不断增加入径病例数,严格管理入径率、变异率、出径率和完成率。想办法科学监控出院30日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合并症率、死亡率等临床路径管理指标。
(三)临床路径管理由20xx年的鼓励上报数量向运行质量转变,上升为既要求运行数量也要求运行质量上下功夫,同时确定重点监管病种,并对重点监管病种的运行质量和监控数据进行监督。此项工作将是今后长期持久的主要管理工作,也是真正落实国家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即卫计委对临床路径的概念要求:“逐步建立以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效率和费用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评估机制”,达到此目标任务重,工作量大,真正做到位,要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才能做好。
(四)尽量创造条件将临床路径管理进行数据化管理,以规范管理、加强监管、进行网络直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xxxx〕8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启动会议精神,我院于20xx年3月启动了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多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努力探索、不断深化,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管理
医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评价组、科室实施小组等组织网络体系。
(1)领导小组由院长任主任,业务副院长任副主任,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院感科、信息科、财务科以及试点科室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确定本院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审核临床路径文书,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2)指导评价组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学科专家为成员,负责对本院制定实施临床路径、开展试点工作进行指导,组织培训临床路径试点科室医务人员,组织制订并实施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定期分析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及时反馈领导小组和试点科室。
(3)科室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该科室高年资医护人员为成员,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定期对本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二)遴选专业病种
xxxx年,我院根据卫生部下发的112个病种临床路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选择5个专业6个病种(内科专业肺胀;外科专业乳痈、腹股沟疝;骨伤科专业单纯胸腰椎骨折;针灸科专业项痹;妇产科专业盆腔炎)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在取得一定经验后,我院不断深入探索,xxxx年,扩大了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范围,外科专业增加痔(混合痔)、精浊病;骨伤科专业增加股骨颈骨折;内科专业增加中风病;针灸科专业增加偏痹病;妇产科专业增加瘕病。随着业务发展和收治病种变化,xxxx年,我院深入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进行调整,现有四个专业15个病种(外科专业胆石、痔(混合痔)、脾心病、肠痈、泌尿系结石、精浊(慢性前列腺炎);骨伤专业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骨折、胫腓骨骨折;针灸专业腰腿痛、项痹病、中风;内科专业肺胀、胸痹、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实行中医临床路径管理。
(三)注重培训指导
1、通过院刊、简报、院内网等方式积极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激发专业科室和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通过强化培训,让各科室人员了解临床路径的概念和内容,掌握本科室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目标要求、步骤、环节、措施等。
3、指导评价组加强对各科室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四)、建立健全考评机制
1、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纳入医疗质量考核范畴,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医务科、质控办负责平时督导、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院考核,考核结果与各科室评优评先挂钩。
2、实行单项考核。医院于xxxx年下发了单项考核指标的通知,要求各临床科室深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由质控办负责考核,根据各科室完成情况严格落实奖惩规定。
二、工作成效
通过不断探索,深入推进,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促进医疗行为进一步规范化、流程化,提高了疾病诊治的准确性、预后的可评估性;二是降低了住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三是降低了医疗费用;四是改善了医患关系,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思想汇报专题以xxxx年、xxxx年为例,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三、存在问题
1、现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专业病种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充分凸显专科特色。
2、有些患者较难按路径规定时间做好相关检查,存在认识的误区,住院不愿意检查,仅要求药物治疗;患者的习惯或工作状况使部分患者无法按路径要求实施下去,从而出现变异退径现象。
3、个别科室和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实施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临床路径不一定能达到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而且浪费纸张,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医院成本费用,因此缺乏积极主动性,对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推进。
4、督导力度有待加强,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实施的记录、临床路径评估表的填写、患者退出临床路径的记录等过程评价资料不完整,不利于总结总结和积累经验。
四、整改措施
1、应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专业病种范畴,根据病种收治情况,做好调查研究,适时调整病种,不断优化路径,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2、注重宣传,营造氛围。加强对临床路径管理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提高患者对临床路径管理的接受和认可程度;要正确引导舆论,宣传积极的正面信息,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3、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全院医务人员要高度重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加强院、科两级培训教育,转变医务人员传统观念,想方设法调动医务人员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4、不断总结,勇于创新。要加强对全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做好资料的收集、存档、总结,善于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稳步推广。
根据XXX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X市20xx年公立医院重点任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按照市卫生局的统一布署,结合实际情况,我院从20xx年x月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现对我院半年来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⒈成立相关管理、实施机构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办公室设医务部,负责具体组织协调指导工作。成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或副主任担任。
⒉行政保障根据我院具体情况,制定并发布院医发x号、院医发x号文件,对我院的临床路径工作做出具体规划。
⒊积极宣教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对各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医、护、药、技及其他科室人员明确各自职责,并采取电教、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宣传临床路径实施的意义,培训临床路径管理知识;于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两次召开全院职工大会,集中培训临床路径知识;临床路径办公室成员反复巡视临床科室,指导、讲解临床路径工作原则。
通过仔细学习临床路径相关知识,参照卫生部下发《临床路径管理汇编》、《临床路径管理汇编20xx-20xx增补版》及国家中管局下发《中医临床路径》,我院挑选并结合自身情况,于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分2批制定、颁发50个病种相关57个临床路径文本,涉及市医保单病种25个病种相关30个临床路径文本,完成我院制订并执行50个临床路径的目标,满足省厅要求的三甲医院不低于20个临床路径的要求。每个路径文本经过初定、指导评价小组审定及修改、复审及修改三步,做到贴合我院实际情况、路径本身正确可行,并组织临床科室与相关科室的协调,保障已制定临床路径的切实可行。
截止到20xx年x月x日,我院现已完成619例临床路径、单病种病例,外科开展临床路径情况:外科制定36个病种相关42个临床路径文本,分别占临床路径病种及文本数量的72%、73.7%,涉及单病种24个病种29个临床路径文本,完成临床路径485例,占总完成例数的78%,内科开展临床路径情况:内科制定14个病种相关15个临床路径文本,分别占临床路径病种及文本数量的28%、26.3%,涉及单病种1个病种1个临床路径文本,完成临床路径134例,占总完成例数的22%。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常见病、多发病治
疗方案及治疗技术相对成熟,可控性强;患者人数相对较多,能在较短时间里更快的积累数据和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文本,更好的进行效果分析及评价。
2.各部门密切配合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工作的关键。推行临床路径是一项系统工程,机关、医护、医技、设备、信息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临床路径管理机构要加强指导和检查,经治科室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抓好医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医技科室要配合临床路径文本及时安排各项检查,设备部门要提供临床路径执行所需的各种设备,信息部门要配合做好临床路径规范执行(临床路径医嘱电子化)、信息回顾、统计、分析等工作。
⒊良好的奖惩机制有利于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的开展。适当的奖励机制可以提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的积极性,适宜的处罚制度可以保障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各科室对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很大差距,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的目的认识不清,医疗行为中对临床路径、单病种工作有抵触情绪,导致进入临床路径病例少。
5.设备部门未能提供足够支持,卫生厅要求的三甲医院必须开展的2个临床路径因为耗材、设备问题无法进入临床实施阶段。
6.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很多项目数据无法提供,统计工作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导致数据整理、分析评估、监督规范工作开展困难。
7.部分科室所选病种不合理,长期无适合进入临床路径病例,导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形同虚设。
8.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的宣教工作,让更多的医务人员参与进来。
9.适期进行临床路径、单病种文本的修改,淘汰不适宜或无法开展的临床路径、单病种文本,增加新的文本,慢慢推进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
10.加强与信息科沟通、合作,提高信息化,让临床路径、单病种工作更科学、有效。
11.加强对临床实施小组的监督,保障已制定的临床路径、单病种文本切实在执行。
12.完善奖惩制度,更好的督促临床路径、单病种的`落实、执行。
根据卫生部、省、市各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按照医院的整体部署,自2010年09月开始,我院成立了以肖培元院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试点实施工作方案。首批入选的慢性支气管炎病种临床路径。
内科进行了认真的甄别、筛选,对于进入路径的患者和家属进行了沟通和详实的告知工作,严格按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表单规范诊疗和护理工作,减少变异。
截至2012年11月底,本院共完成5例,其中变异1例。从经管医生、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各方面的反馈意见来看,都是非常满意或满意。
一、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体会
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我们体会到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
1.带动了全院住院病人的整体费用的更趋合理:自2010年09月份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以来,医院依托临床路径管理手段,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门诊平均人次费用和住院平均人次费用更趋合理。
2.带动了全院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我院依据卫生部临床路径规范模板制定适合我院的临床路径模板,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短住院天数,要求各临床、医技科室和后勤保障部门全力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从而带动了全院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平均住院天数。
3.促进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临床路径的制定是依据“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体现诊疗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为了积极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全院更加重视基础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的基本功培训,加强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
4.促进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加速:临床路径管理体现的是工作流程的标准化,要实现诊疗、护理及质量监控的全面管理。
5.促使医院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以来,大家认识到临床路径管理不仅仅是医生的事情,推行临床路径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护理、医技、后勤等各部门的参与和配合,同时要求医务人员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抓住医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有效地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促使医院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
6.加强了医患沟通,和谐了医患关系: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所有的诊疗行为均公开、透明,每天的诊疗活动在入院时已告知患者和家属,并且需要患者和家属签字认可,同时需要患者参与和配合,医务人员、患者、家属都清晰了解整个诊疗流程和安排,有利于医务人员间的协调和医患间的良好沟通,促进了医患和谐,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要做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识是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第一关键,我院继续加大对此项工作的宣传教育,让全院职工充分理解到临床路径管理的重大意义,使全院医务人员统一认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临床路径管理的工作。
根据XXX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X市20xx年公立医院重点任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按照市卫生局的统一布署,结合实际情况,我院从20xx年x月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现对我院半年来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⒈成立相关管理、实施机构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办公室设医务部,负责具体组织协调指导工作。成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或副主任担任。
⒉行政保障根据我院具体情况,制定并发布院医发x号、院医发x号文件,对我院的临床路径工作做出具体规划。
⒊积极宣教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对各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医、护、药、技及其他科室人员明确各自职责,并采取电教、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宣传临床路径实施的意义,培训临床路径管理知识;于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两次召开全院职工大会,集中培训临床路径知识;临床路径办公室成员反复巡视临床科室,指导、讲解临床路径工作原则。
通过仔细学习临床路径相关知识,参照卫生部下发《临床路径管理汇编》、《临床路径管理汇编20xx-20xx增补版》及国家中管局下发《中医临床路径》,我院挑选并结合自身情况,于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分2批制定、颁发50个病种相关57个临床路径文本,涉及市医保单病种25个病种相关30个临床路径文本,完成我院制订并执行50个临床路径的目标,满足省厅要求的三甲医院不低于20个临床路径的要求。每个路径文本经过初定、指导评价小组审定及修改、复审及修改三步,做到贴合我院实际情况、路径本身正确可行,并组织临床科室与相关科室的协调,保障已制定临床路径的切实可行。
截止到20xx年x月x日,我院现已完成619例临床路径、单病种病例,外科开展临床路径情况:外科制定36个病种相关42个临床路径文本,分别占临床路径病种及文本数量的72%、73.7%,涉及单病种24个病种29个临床路径文本,完成临床路径485例,占总完成例数的78%,内科开展临床路径情况:内科制定14个病种相关15个临床路径文本,分别占临床路径病种及文本数量的28%、26.3%,涉及单病种1个病种1个临床路径文本,完成临床路径134例,占总完成例数的22%。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案及治疗技术相对成熟,可控性强;患者人数相对较多,能在较短时间里更快的积累数据和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文本,更好的进行效果分析及评价。
2.各部门密切配合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工作的关键。推行临床路径是一项系统工程,机关、医护、医技、设备、信息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临床路径管理机构要加强指导和检查,经治科室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抓好医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医技科室要配合临床路径文本及时安排各项检查,设备部门要提供临床路径执行所需的各种设备,信息部门要配合做好临床路径规范执行(临床路径医嘱电子化)、信息回顾、统计、分析等工作。
⒊良好的奖惩机制有利于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的开展。适当的奖励机制可以提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的积极性,适宜的处罚制度可以保障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各科室对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很大差距,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的目的认识不清,医疗行为中对临床路径、单病种工作有抵触情绪,导致进入临床路径病例少。
5.设备部门未能提供足够支持,卫生厅要求的三甲医院必须开展的2个临床路径因为耗材、设备问题无法进入临床实施阶段。
6.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很多项目数据无法提供,统计工作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导致数据整理、分析评估、监督规范工作开展困难。
7.部分科室所选病种不合理,长期无适合进入临床路径病例,导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形同虚设。
8.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的宣教工作,让更多的医务人员参与进来。
9.适期进行临床路径、单病种文本的修改,淘汰不适宜或无法开展的临床路径、单病种文本,增加新的文本,慢慢推进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
10.加强与信息科沟通、合作,提高信息化,让临床路径、单病种工作更科学、有效。
11.加强对临床实施小组的监督,保障已制定的临床路径、单病种文本切实在执行。
12.完善奖惩制度,更好的督促临床路径、单病种的落实、执行。
20xx年我院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xx年版)实施细则》及省、市、县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不断规范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各相关科室的共同努力下,我院11个临床科室中,计划开展44个病种,实际累计运行30个病种,截止11月底,全院列入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患者数xx人,进入路径xx人,入径率87.1%,完成路径xx人,完成率96.36%,完全达到市卫生局关于二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管理指标(实施临床路径病种数不低于xx个/院,入径率60%以上,完成率70%)。在一年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一)进一步完善管理组织,落实责任,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由于医院领导班子的变化和分管工作的重新调整,医院新成立内四科、内五科等科室,部分临床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人员进修和变动等原因,为使该项工作有序持续开展,我们按照卫计委《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的要求,适当调整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管理组织和管理成员,同时细化职责,落实责任,使此项管理工作从院方到科室组织健全、人员到位、职责明确,为顺利开展今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调整和细化管理内容,使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按照“二甲”复审标准要求,从第二季度起,废除了以前所有统计表格,增加了“入组登记本”、“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临床
路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新的表格增加了“出院30日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合并症率”、“死亡率”等质量与安全指标,并要求科室认真执行。
(三)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指标。年初,与各临床科室进行研究讨论,调整和增加了xx各临床路径病种,截止11月底,全院共有11个科室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开展临床路径病种数44个,运行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30个,全院列入临床路径病种患者数xx人,进入路径xx人,完成路径xx人,变异166人,入径率87.1%,变异率xx%,出径率xx%,完成率96.36%。完全达到市卫生局关于二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管理指标(实施临床路径病种数不低于xx个/院,入径率60%以上,完成率70%)。
(四)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监管力度,使管理逐步规范化。今年以来,除日常的数据统计监管外,定期和不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督导,了解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新的管理程序和内容的运行,工作量较大,临床科室不习惯,我们进行认真讲解,对于每月的数据汇总填报和工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对做的好的科室及时予以表扬,逐步规范了全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今年以来,科室对临床路径病例管理质量和管理细节上有了较大提高。
(五)加大对临床路径病种的筛选,增加入径人数。针对个别科室入径人数少的问题,我们下科室了解科室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卫计委新增临床路径病种,筛选适合本科室的病种作为路径病种,取得了较好效果。截至目前,三个开展临床路径不好的科室分别新增了三个病种,4个月共完成***人。现内二科一月完成的路径人数就相当于去年一年的人数。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部分科室仍然思想重视不够,怕麻烦,符合入径标准的病例不愿入径,或者为了追求入径数量而入径后不完全按照路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不能完全按照《路径单》要求进行诊治,有变异也不一定如实填报、分析、总结等,工作做的不认真、不细致。个别科室仍然存在对待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敷衍了事,被动应付工作,学习培训只落实在纸上,总结分析、持续改进落实不够等问题。
(二)变异率相对较高。一方面是因为加强了路径运行监督力度,让科室按照实际情况上报,如果发现不报,做出批评整改。另一方面原因是部分科室为了一味追求入径人数和完成人数,降低了入径标准。今后将在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原因中找到合理的平衡点。
(三)医患沟通有待加强。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在实施前要和病人谈话,签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人知情同意书》、《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在实施过程中若有变异要告知患者、还要记录分析,出院时还要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工作,我们部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四)单病种管理与临床路径管理之间的矛盾制约了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数量。我院目前列为单病种限额付费管理的病种数为45种,其中被选择作为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就有19种,而且是临床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种,如果按照临床路径入径标准将此19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费用将明显超出单病种限额标准,如果有明显的合并症、并发症,又不能进人临床路径管理。这是制约我院入径病人数较低的主要因素。
(五)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业务监管、数据调用、数据统计、信息上报及路径电子病历管理等还处于原始手工阶段,导致路径管理监管不到位,医疗护理路径工作不够规范。今年十月份市卫生局督察组来院督察中明确提出,我院的信息化管理滞后,致使临床路径统计方法有待改进。
三、20xx年工作计划:
(一)以“二甲”复审为工作中心,根据文件要求,认真学习,完善制度、方案、流程并认真监督落实,定期到临床科室检查督导,发现问题或不足,限期整改,不断提高我院临床路径管理水平,不断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二)探索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临床路径病例运行质量,不断增加入径病例数,严格管理入径率、变异率、出径率和完成率。想办法科学监控出院30日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合并症率、死亡率等临床路径管理指标。
(三)临床路径管理由20xx年的鼓励上报数量向运行质量转变,上升为既要求运行数量也要求运行质量上下功夫,同时确定重点监管病种,并对重点监管病种的运行质量和监控数据进行监督。此项工作将是今后长期持久的主要管理工作,也是真正落实国家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即卫计委对临床路径的概念要求:“逐步建立以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效率和费用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评估机制”,达到此目标任务重,工作量大,真正做到位,要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才能做好。
(四)尽量创造条件将临床路径管理进行数据化管理,以规范管理、加强监管、进行网络直报。
我院自xx年开展试行临床路径工作以来,对部分病种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总结了不少经验,现总结评估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成立了由医务科长担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并设立了病案管理员,建立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确定试行病种,实践临床路径管理。确定了1个试行病种------痔疮折,并制定了相应的文本文件,第一季度来共实践临床路径病种9例,其中1例因合并其它疾病、患者转院治疗、初诊有误、病情变化等情况退出或终止路径,其余8例皆正常完成路径程序。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我院对实施临床路径试行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小组组织病例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小组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并对下一步试行工作提出质量改进建议。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试行病种同比总费用比以前减低了5.6个百分点,住院天数同比减少了0.8天,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减少了医疗纠纷和投诉,试行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经验及体会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
2.加强医疗质控室成功推行基础。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存在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原因是临床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还不熟悉,对路径准入标准不清楚,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准入标准时,常常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不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3.能成功实施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上适合的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有其它疾病或有并发症,或者病情变化较多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下一步工作:
1.逐渐增加试行病种,及时搞好分析总结。
2.继续加强质量控制。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医患沟通、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科室质量监控,确保临床路径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3.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将临床路径工作和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绩效考评,鼓励、促进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
20xx年我院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xx年版)实施细则》及省、市、县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不断规范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各相关科室的共同努力下,我院11个临床科室中,计划开展44个病种,实际累计运行30个病种,截止11月底,全院列入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患者数****人,进入路径****人,入径率87.1%,完成路径****人,完成率96.36%,完全达到市卫生局关于二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管理指标(实施临床路径病种数不低于xx个/院,入径率60%以上,完成率70%)。在一年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一)进一步完善管理组织,落实责任,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由于医院领导班子的变化和分管工作的重新调整,医院新成立内四科、内五科等科室,部分临床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人员进修和变动等原因,为使该项工作有序持续开展,我们按照卫计委《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的要求,适当调整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管理组织和管理成员,同时细化职责,落实责任,使此项管理工作从院方到科室组织健全、人员到位、职责明确,为顺利开展今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调整和细化管理内容,使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按照“二甲”复审标准要求,从第二季度起,废除了以前所有统计表格,增加了“入组登记本”、“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临床
路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新的表格增加了“出院30日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合并症率”、“死亡率”等质量与安全指标,并要求科室认真执行。
(三)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指标。年初,与各临床科室进行研究讨论,调整和增加了xx各临床路径病种,截止11月底,全院共有11个科室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开展临床路径病种数44个,运行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30个,全院列入临床路径病种患者数****人,进入路径****人,完成路径****人,变异166人,入径率87.1%,变异率13.xx%,出径率3.xx%,完成率96.36%。完全达到市卫生局关于二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管理指标(实施临床路径病种数不低于xx个/院,入径率60%以上,完成率70%)。
(四)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监管力度,使管理逐步规范化。今年以来,除日常的数据统计监管外,定期和不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督导,了解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新的管理程序和内容的运行,工作量较大,临床科室不习惯,我们进行认真讲解,对于每月的数据汇总填报和工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对做的好的科室及时予以表扬,逐步规范了全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今年以来,科室对临床路径病例管理质量和管理细节上有了较大提高。
(五)加大对临床路径病种的筛选,增加入径人数。针对个别科室入径人数少的问题,我们下科室了解科室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卫计委新增临床路径病种,筛选适合本科室的病种作为路径病种,取得了较好效果。截至目前,三个开展临床路径不好的科室分别新增了三个病种,4个月共完成***人。现内二科一月完成的路径人数就相当于去年一年的人数。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部分科室仍然思想重视不够,怕麻烦,符合入径标准的'病例不愿入径,或者为了追求入径数量而入径后不完全按照路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不能完全按照《路径单》要求进行诊治,
有变异也不一定如实填报、分析、总结等,工作做的不认真、不细致。个别科室仍然存在对待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敷衍了事,被动应付工作,学习培训只落实在纸上,总结分析、持续改进落实不够等问题。
(二)变异率相对较高。一方面是因为加强了路径运行监督力度,让科室按照实际情况上报,如果发现不报,做出批评整改.另一方面原因是部分科室为了一味追求入径人数和完成人数,降低了入径标准。今后将在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原因中找到合理的平衡点。
(三)医患沟通有待加强。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在实施前要和病人谈话,签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人知情同意书》、《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在实施过程中若有变异要告知患者、还要记录分析,出院时还要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工作,我们部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四)单病种管理与临床路径管理之间的矛盾制约了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数量。我院目前列为单病种限额付费管理的病种数为45种,其中被选择作为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就有19种,而且是临床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种,如果按照临床路径入径标准将此19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费用将明显超出单病种限额标准,如果有明显的合并症、并发症,又不能进人临床路径管理。这是制约我院入径病人数较低的主要因素。
(五)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业务监管、数据调用、数据统计、信息上报及路径电子病历管理
等还处于原始手工阶段,导致路径管理监管不到位,医疗护理路径工作不够规范。今年十月份市卫生局督察组来院督察中明确提出,我院的信息化管理滞后,致使临床路径统计方法有待改进。
三、20xx年工作计划:
(一)以“二甲”复审为工作中心,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xx年版)实施细则》,认真学习,完善制度、方案、流程并认真监督落实,定期到临床科室检查督导,发现问题或不足,限期整改,不断提高我院临床路径管理水平,不断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二)探索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临床路径病例运行质量,不断增加入径病例数,严格管理入径率、变异率、出径率和完成率.想办法科学监控出院30日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合并症率、死亡率等临床路径管理指标。
(三)临床路径管理由20xx年的鼓励上报数量向运行质量转变,上升为既要求运行数量也要求运行质量上下功夫,同时确定重点监管病种,并对重点监管病种的运行质量和监控数据进行监督。此项工作将是今后长期持久的主要管理工作,也是真正落实国家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即卫计委对临床路径的概念要求:“逐步建立以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效率和费用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评估机制”,达到此目标任务重,工作量大,真正做到位,要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才能做好。
(四)尽量创造条件将临床路径管理进行数据化管理,以规范管理、加强监管、进行网络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