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1:25:02
类别:演讲稿
说好普通话演讲稿4篇
敬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今年9月第三周是第1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本届推普周主题是:“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
普通话是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会听会讲的语言,是全国的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普通话是人们日常交流文明与进步的象征,使用普通话不但可以显示个人的修养也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试想你和一个使用着完全让你听不懂的方言的人交流,会怎样呢?不但会产生交流上的障碍,甚至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有些时候同学们由于语言使用上的不文明乃至满口脏话,从而引发矛盾,甚至大动干戈的现象时有发生,都是因为没有注意语言上的文明与修养。讲好普通话,能提高综合素质,陶冶爱国情操。可是在我们校园里面大家对普通话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普通话,需要文明用语。
这段期间,我们学校将大力宣传、号召同学们和老师说好普通话,同学们也投入很大的精力来做普通话推广的宣传的工作。同学们之间需要更好的交流与沟通,学生要听能听得明白的知识,更不希望成天为了一些小事情而闹出麻烦,这就需要我们共同来承担起正确使用普通话,文明使用日常语的重任。“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沟通从普通话开始”、“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这些将成为我们学校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口号。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汉民族的标准语,是我国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就大力推广普通话,将推广普通话纳入了《宪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当然,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普通话。说普通话四海同音,写规范字九州一体。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言,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经济腾飞具有重大意义。广泛规范地使用普通话已成为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的责任。
希望全体少先队员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带动身边的亲人做起,使普通话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主要交流工具,让我们利用普通话和谐融洽地融入栖凤这个美丽的大家庭!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年9月是第17届推普月,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是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的责任,为此我想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以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为荣。
2、坚持使用普通话与老师、同学交流,并能达到准确流利,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3、在生活中尽量坚持使用普通话,成为说普通话的楷模。
4、学习各种语言文字规范,做到规范用字。
5、在自己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同时,积极参与社区各种语言文字活动。
6、对校园内外用字进行调查,使全社会都能强化用语用字的规范化意识。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而努力吧!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先给大家讲个流行在我们学生中间的小故事。一位南方人到北方做乡长,开会时,他说:“兔子们、虾米们,咸菜太贵了。”下面的人听一头云雾,原来他是说:同志们、乡民们,现在开会啦!你看,不讲普通话闹出这样的笑话。所以说啊,“讲好普通话 方面你我他”这就是我今天演讲的题目。
其实,提倡讲普通话,像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那样,主要目的就是方便交流。特别是在当今这样的一个时代,全国统一讲普通话,是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语言统一的重要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认识到了。中国的大教育家孔子首先提出使用“雅言”的主张,他教书、执行礼仪,从不用他的家乡话齐鲁音,而用当时的共同语“雅言”。如果孔老夫子操着一口山东话讲学布道,他的三千弟子有多少能心领神会得其精髓?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一些外国人也掀起了学汉语、学普通话的热潮,且不论中国大陆的“洋笑星”大山的相声小品说得多好, 20xx年12月份,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共28个国家的63名选手,齐聚华东师范大学,参加第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在加拿大,普通话华人联合会就以祖国情谊和普通话为纽带自愿组合,发展壮大普通话社区,关注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
尽管推广普通话工作力度在逐步加大,但并非意味着推普之舟从此一帆风顺。从说惯了家乡土话到改说国家通用语言,不仅是能力问题,更主要的是观念问题。当前推广普通话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在于还有多少人不会说普通话,而在于很多人本来会说普通话却不愿意说、不好意思说。
现在虽然“宁卖祖宗坑,不改祖宗声”的封建意识也许不那么强烈了,但是一改多年习惯而说普通话,大概还需要鼓起一点儿勇气来。在有的地方,这种保守的语言观念表现为盲目的方言优越感,例如报载上海交警用普通话纠正违章,得到的是嘲讽:“哈,还要跟我开国语!”
宁波一位市领导在干部大会上问:“我说的是宁波话,听不懂的请举手。”大家说我们都是本地人,你就放心讲吧。没想到市领导说:“都听得懂不是好事情,说明我们的外来干部太少,宁波的开放程度还远远不够。”
我国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使用约80种语言,各种方言土语之间,难以听懂甚至无法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
不少广西人到北京,尴尬地发现自己说的普通话成了“不懂话”。如把“治沙”说成“自杀”,“炒茄子”成了“炒瘸子”,“西瓜”说成“丝瓜”,“黄河”成了“王河”,往往弄得别人一头雾水。北京人感慨道:“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两广人说普通话”。再比如:
北方人在广州的公园里打听“缆车”在哪儿,按回答寻去,找到的是“男厕”;
一广西籍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大家听的是“该死”,全场愕然;
上海一检察官到哈尔滨出差,服务员问他有没有“家伙什儿”,就是问他有没有带枪,检察官很不高兴,怪她怎么老追问有没有“家务事儿”;
上政治课,广东籍教师反复讲“西游记” “西游记”,同学们摸不着头脑,后见教师板书,方知说的是“私有制”……
广西某高校新来一位口音很重的校长。一天,他走进办公室严肃地对秘书说:“我要杀一个人!”话音刚落,旁边一宁夏籍的女助手被吓得花容失色。弄了半天,原来校长“杀”(sha)“查”(cha)不分,其实是想说“我要查一个人”。
一位小姐出差,与一外单位王女士同住宾馆房间。傍晚,该女士笑眯眯地问她:“你死没有?你不死我先死。”王小姐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后经一番比划,她才明白是这位女士“方言版”普通话作的怪,她实际上是想问“你洗澡没有?你不洗我先洗。”
如此泱泱大国,倘若没有一种全国通行的语言,如何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如何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如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98岁的语言文字学大师周有光说:“一国人民,如果语言彼此不通,那是一盘散沙,不是一个现代国家。”
幸而,我们有普通话!
普通话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民族共同语。从先秦的雅言、汉代的通语到明清的官话,从民国的国语到现在的普通话,民族共同语一脉相承。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普通话, 跨地域的经济协作、招商引资、商品展销、交流培训、旅游观光及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等,离不开普通话。电子邮件寄出需用普通话,手机短信发送需用普通话。在信息发展的时代,方言在向普通话悄悄靠拢,土得掉渣儿的方言词语在普通话面前逐渐悄然隐退。
学校是普及普通话的最重要基地,周有光先生说方言是“母亲语言”,因为方言是生活语言,而普通话是文化语言。
让我们走出“母亲语言”的小田园,跨向民族共同语的大天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普及普通话,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
为什么要学习普通话呢
现在,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都通过国际交往,国际合作来发展自己。中国要进行改革开放,也需要放眼世界,吸取世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一切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东西。与此同时,也要注意结合中国的国情,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尊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中国语言和文字,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生动象征。
中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过程中还融合了语言文字标准化方面的国际经验。因此,在汉语汉字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今天,在中国的国土上,正确地,合乎规范地使用国家语言文字,也就是在语言文字方面显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自信。
对外开放除了要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还要在人才的素质和文明水准方面达到较高水平。而正确,规范地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人才素质和文明水准的重要内容。
因此,当前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有利于人们掌握好社会交际工具为社会发展服务,还对当今时代的国家改革开放和信息化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美国开发西部的时候,世界各国人们一拥而入,他们操着许多语言,有古老的拉丁系,有斯拉夫系,但最后都放弃了自己的母语,共操英语,为西部开发奠定了基础,也成为西部精神的重要组成。
放弃自己的母语需要很大的勇气!在美国西部开发的过程中,正是大家愿意接受新东西,不怕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环境,大家才能统一到英语上。人们不再是波兰人,英国人,法国人,都是美国人,没有隔阂,没有帮派,没有歧视,没有了本地人和外地人,一切以合理为准则,而不论说话的人是哪里来的。西部精神是开放的精神!
现代中国还有许多西部式的地区,比如石油城,搞石油的都来自全国各地,聚到一起以后,全都说通用的普通话,成为所在省的风景线,在这些地方没有本地人,全都是外地人,同样以合理为准则,不论说话的人是哪里来的。去过这些地方的人都赞叹当地的美国西部式的开放文化。
在现代社会,说普通话是有文化,开化的标志。例如济南青岛,都曾经是方言地区,现在除了一些老人,极少再有人说山东话了,看山东卫视新闻节目,大街上无论记者采访到谁,对方都操一口普通话。说普通话为荣,说普通话前卫,已经成了有文化的人的共识,连农村小学都全面施行了普通话教学,山东农村出来的打工者,没有不会普通话的。
中国有许多发达城市,其中许多曾经是新生地,但是时间一长,这种开放的精神就淡化了,人们开始封闭起来,例如上海,青岛,天津。
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说普通话呢
普通话的最大意义就是交流方便,以什么话为一个国家官方语言是另一回事,一旦确立,就应该人人学习,这一点说来容易,但做起来有许多心理障碍在里面。
正如美国西部开发过程中,人们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要中国人放弃这个从小说到大的方言,也是极为不忍心的。
但是,我们要明确推广普通话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一个国家民族共同语的使用水平,是与社会的'开放程度相一致的,它标志着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推动着人们冲破地域界限,跨出乡里,走向全国,迈向世界,使用民族共同语,是打破封闭状态,进行国内国际交往的基本条件;现代化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中文信息技术每前进一步都涉及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只有坚持说普通话,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要求。因此,无论是“方言亲切感”还是“方言优越感”,都是落后的封闭意识,狭隘的地方观念的反映。
我们在说普通话问题上存在的从众,随大流,不愿做“出头鸟”的心态,实际上反映了传统观念中落后保守的一面。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员,思想上也应该具有现代化的意识:要大胆追求科学和进步,勇于坚持真理,不迁就落后,不随波逐流;要建立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敢“与众不同”,敢领风气之先;要有维护语言文字规范的责任感,坚持“从我做起”,坚持在公众场合说普通话,注意表现自己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语言修养,从而树立起崭新的现代人形象。
综上所述,说普通话,语言规范在现代社会重视十分重要的!何必抱着方言不放呢我们应该与时俱进!